1.刑民交叉的理解与适用。
对于民间借贷案件发现涉嫌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经济犯罪的,是否适用“先刑后民”的原则?一种观点认为,应当遵循“先刑后民”的基本原则,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民事案件应当驳回起诉或中止审理。第二种观点认为,“先刑后民”只是刑民交叉时的处理方式之一,并非基本原则。在民间借贷案件涉及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经济犯罪的情形下,除民间借贷的事实审查需要依赖刑事案件审理结果的外,刑事与民事案件应该分别立案审理,根据刑事与民事的不同实体法规范作出相应的处理。我们同意第一种观点,同时考虑到该类情形并不符合民事诉讼法驳回起诉的法定要件,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过程中发现当事人涉嫌集资诈骗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应当向侦查机关移送犯罪嫌疑线索、材料,侦查机关立案侦查的,原则上应当裁定中止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侦查机关不予立案侦查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结后发现涉嫌犯罪且侦查机关已经立案侦查的,应当中止执行,等待刑事犯罪案件侦查与追赃结果。
2.借款合同与保证合同的效力认定。
关于借款人涉嫌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出借人起诉保证人的,法院应否受理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借款人被判处刑罚并不必然导致主合同无效,相应地,保证合同亦应有效,保证人仍应承担保证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刑法属于强制性法律规范,主合同因违反刑法规定,必然也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无效合同的情形,保证合同也相应无效,保证人应承担无效保证的法律责任。我们同意第二种意见,借款人涉嫌集资诈骗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被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出借人起诉保证人要求承担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借款人的借款行为已经被人民法院认定构成集资诈骗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行为,出借人起诉保证人要求承担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应认定该保证合同无效,并依据担保法第五条的规定,确定保证人的民事责任。
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支持问题。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仅支持物质损失赔偿,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或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但犯罪嫌疑人自愿赔偿不被禁止。被害人家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同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况也有相应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起诉前的注意事项。法院受理此类案件需满足相关条件,包括刑事案件已受理、受害人因犯罪遭受物质损失等。起诉前需准备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身份证明材料及证明损失是由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相关证据。法院将按程序进行立案,特别提示附带民事诉讼的提
刑事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差别。二者在诉讼费、审理时间、赔偿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一并提起,法院不收费,通常在刑事案件审理期间两个月内出结果。而民事诉讼需先支付诉讼费,审理时间较长。此外,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模板包括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会留档案的问题。在中国,被判刑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会留下案底,即犯罪记录。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且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相关犯罪记录会予以封存。调解是处理此类案件的方式之一,以自愿合法为前提,达成调解后具有法律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