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 > 申请回避的对象是谁

申请回避的对象是谁

时间:2024-05-05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2042
在诉讼中是有回避制度,与诉讼案件相关的人士都应该要回避,这是为了保证诉讼能够公平公正实行的有力措施。如果自己是诉讼中相关人士,就应该要主动回避。那么,申请回避的对象是谁?手心律师网有更多知识,欢迎浏览下。

申请回避的对象有哪些

回避制度是诉讼程序与判决结果公正的有力保障。根据《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及其解释的规定,回避可以分为指定回避、自行回避、申请回避。

申请回避是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当事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申请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1. 审判和执行人员的回避理由: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发现审判人员(执行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 (一)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 (二)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 (三)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 (四) 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
  • (五) 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2. 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的回避理由:

当事人有权在下列情况下,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 (一) 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 (二)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 (三)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对审判人员提出回避并不是都可以直接提出的,对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发现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的,要求回避时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 (一) 未经批准,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
  • (二) 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诉讼中回避的处理办法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处理办法。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有权提出回避要求,涉及检察官和法官应立即停止工作等待上级决策。回避要求的处理程序需提交给法院院长或相应机关决定。回避决定作出后,应换人参与侦查、起诉和审判。驳回决定的申请人有权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诉讼

  •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规定。明确指出了需要回避的情形,包括与当事人有关连、存在利益关系等。同时,规定了相关人员不得接受请客送礼和违规会见。回避决定由相应负责人做出,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及申请复议

  • 回避的种类及其划分

    诉讼过程中的回避种类及其划分。回避主要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自行回避是公安司法人员主动退出诉讼活动的行为;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司法人员回避的行为,是当事人重要的诉讼权利;指令回避是有关组织或行政负责人作出的决定。此外

  • 申请回避的决定书

    关于刑事诉讼中回避申请的处理决定书。申请人提出回避申请后,法院依据相关法律审查并作出决定,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审查结果和最终决定。如申请人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复议。

  • 行政程序结束后当事人不得提出回避申请
  • 律师刑事辩护的步骤是什么
  • 工伤赔偿:合法权益如何应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