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 > 申请回避的对象是谁

申请回避的对象是谁

时间:2024-05-05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2042
在诉讼中是有回避制度,与诉讼案件相关的人士都应该要回避,这是为了保证诉讼能够公平公正实行的有力措施。如果自己是诉讼中相关人士,就应该要主动回避。那么,申请回避的对象是谁?手心律师网有更多知识,欢迎浏览下。

申请回避的对象有哪些

回避制度是诉讼程序与判决结果公正的有力保障。根据《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及其解释的规定,回避可以分为指定回避、自行回避、申请回避。

申请回避是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当事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申请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1. 审判和执行人员的回避理由: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发现审判人员(执行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 (一)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 (二)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 (三)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 (四) 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
  • (五) 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2. 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的回避理由:

当事人有权在下列情况下,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 (一) 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 (二)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 (三)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对审判人员提出回避并不是都可以直接提出的,对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发现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的,要求回避时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 (一) 未经批准,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
  • (二) 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对申请回避决定不服的救济途径

    申请回避决定不服的救济途径,包括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可当庭复议一次,以及被决定回避的人员在庭审恢复前也可申请复议。但不符合法定情形的回避申请会被当庭驳回,不得再复议。相关法律依据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规定。明确指出了需要回避的情形,包括与当事人有关连、存在利益关系等。同时,规定了相关人员不得接受请客送礼和违规会见。回避决定由相应负责人做出,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及申请复议

  • 回避的种类及其含义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其中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自行回避指公安司法人员遇到法定情形主动退出诉讼活动;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向相关机关提出申请要求公安司法人员回避的行为;指令回避则是在公安司法人员未自行回避且当事人未申请其回避时,有

  • 鉴定人回避的判断标准

    鉴定人回避的判断标准,依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鉴定人员回避的情形包括与本案当事人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或已担任相关角色等。回避决定权根据人员所属机关不同而有所区别。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相关人员回避,同时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可申请复议一次。

  • 鉴定人的回避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
  • 律师刑事辩护的步骤是什么
  • 工伤赔偿:合法权益如何应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