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回避的种类
时间:2024-08-15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的回避制度
自行回避与申请回避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条的规定,回避制度包括两种方式: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
自行回避是指具备法定回避理由之一的相关人员主动提出回避申请。而申请回避则是指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涉案人员存在法定回避理由,向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提出申请,要求其回避。
回避决定的执行
为了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制度,根据相关规定和司法解释,对于应当回避的人员,若其本人未自行回避,且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未申请其回避,具体执行方式如下:
- 若涉及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或公安机关负责人,应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其回避。
- 若涉及检察人员(包括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人员)或检察长,应由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其回避。
- 若涉及审判人员或法院院长,应由法院院长或审判委员会决定其回避。
指令回避
根据上述规定,我们可以认定回避制度中还存在第三种方式,即指令回避。指令回避是指当存在应当回避理由的法定人员未自行回避或未被申请回避时,公安司法机关的有关组织或负责人在发现后,有权做出决定,指令相关人员进行回避。这一决定权由公安司法机关的有关组织或负责人行使。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在调解、案件管辖、地域管辖、管辖权转移、审判组织人数、回避申请以及公开审理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民事诉讼中注重调解,而刑事诉讼则有一定的限制;在案件管辖方面,两者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地域管辖上,民事诉讼以被告所在地为主,刑事诉讼则以犯罪地
-
回避的种类及其划分
诉讼过程中的回避种类及其划分。回避主要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自行回避是公安司法人员主动退出诉讼活动的行为;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司法人员回避的行为,是当事人重要的诉讼权利;指令回避是有关组织或行政负责人作出的决定。此外
-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在案件审理或执行过程中,申请人提出回避申请,需要写明被申请人的诉讼地位和姓名以及回避理由。法院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决定是否准许回避申请,并告知申请人如对此决定不服可申请复议。
-
申请回避的决定书
关于刑事诉讼中回避申请的处理决定书。申请人提出回避申请后,法院依据相关法律审查并作出决定,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审查结果和最终决定。如申请人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复议。
-
行政程序结束后当事人不得提出回避申请
-
律师刑事辩护的步骤是什么
-
工伤赔偿:合法权益如何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