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和第二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不服时,可以提出上诉或申诉。
如果是一审判决,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书状或口头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一审判决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也可以提出上诉。
如果是二审判决,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不服,可以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申诉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申诉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当无罪的人被错判有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时,可以申请国家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国家将根据错判的情况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如果全部刑罚已经执行,国家应对全部错判的刑罚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在执行过程中经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宣告无罪释放的,国家应对已经执行部分的错判刑罚予以赔偿。
对于在执行期间被依法减刑或假释的,国家不负赔偿责任。在保外就医期间,人身自由受限但未被羁押,国家也不负赔偿责任。缓刑判决经再审程序撤销,也不产生国家赔偿。
然而,在判决生效前被羁押的人有权取得赔偿。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九条的规定,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
以下情况的判决和裁定被视为发生法律效力:
刑事诉讼中的人身检查相关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可以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进行人身检查,但需依法进行,保护公民权利。强制检查适用于犯罪嫌疑人拒绝时,且对妇女的身体检查有特别规定。人身检查可观察特征、伤害和生理状态,对认定犯罪事实、查
刑事判决书的在线查询、定义、概述、指导和制作注意事项。人们可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在线查询大部分刑事案件的判决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无法查询。刑事判决书是法院对刑事案件审理后依法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书面决定,分为第一审和第二审。制作刑事判决书时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执行步骤。刑事案件需经过立案侦查、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判决和执行等多个环节。检察院在审查后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时,会提起公诉,并提出量刑建议。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通常应在两个月内宣判,特殊情况下可延长。审理期限根据情况变化重新计
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审理程序。侦查阶段可长达八个月。审查起诉阶段一般为一个月,可延长半个月。检察院审查后如需补充侦查,应在一个月内完成。法院审理采用二审终审制,一审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复杂案件审限可能长达两年。刑期执行中,根据刑期长短决定服刑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