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陈述在刑事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被害人与犯罪分子的接触情况,被害人陈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接触或目睹犯罪行为的陈述,这种陈述通常包含对犯罪过程和犯罪分子特征的指认,被视为直接证据。另一种是没有直接接触或目睹犯罪行为的陈述,内容相对不够详细和具体。
在单位成为刑事被害人的情况下,一般将单位的法定代表或部门负责人的陈述视为被害人陈述。这是因为这些人可以详细描述受损财产或权利的具体情况,并指出被侵害财产或权利的具体特征。这种陈述与普通证人证言相比,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此外,这些人的陈述往往是出于维护单位和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与证人作证的动机不同。
当单位代表提供虚假陈述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如果是代表人本人故意提供虚假证言,应视为伪证并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是被害单位指使代表人提供虚假陈述,应同时追究双方的责任。如果是由于客观原因导致陈述失实或失当,则应及时指出,以避免对案件处理造成误导。
被害人陈述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以下作用:
作为定罪根据的被害人陈述,在法庭审理中需要经过审查核实,并接受当庭质证。必要时,可以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对质,前提是双方都有充分准备。
被害人陈述的收集与固定程序与证人证言基本相同。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对一起信用卡诈骗案的刑事判决书。被告人彭某某因恶意透支信用卡被起诉,涉及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两张信用卡,欠款金额较大。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彭某某的父亲替其偿还了所有欠款和费用。法院根据证据和案情,对彭某某进行了判决。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点。该程序包括准备阶段、审理阶段和宣判阶段,其特点包括不公开审理、寓教于审、迅速简约和全面调查等原则。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身心状况,法律为其提供了特殊保护,如提供法律援助辩护、社会调查、决定强制措施等。在讯问和审判时,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定罪数额及追诉标准,以及犯罪数额的认定方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了定罪数额为五千元,并列举了相关情形。对于犯罪数额的认定,存在多种观点,包括按恢复原状所需费用总和、财物损失价格减去残值以及原值减去残值等方式。不同的认定方式会
证据部分不需要展开,可以表述为“上述事实有被害人XXX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XXX供述、证人XXX、XXX证言、XXX字XXX号鉴定意见等证据证实”). 本和解协议书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和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各持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