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直接送交主张权利文书
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
(二) 发送信件或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
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
(三) 金融机构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
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
(四) 下落不明并发布公告
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
(一) 死亡并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
(二) 丧失诉讼行为能力且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
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
(三) 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且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
(四) 不可抗拒的事由导致不能参加诉讼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
(五) 依赖另一案审理结果的情形
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
(六) 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规定,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刑事附带民事申请强制执行的时效问题。当申请执行期限超过两年时,判决书虽有效但失去强制执行力。诉讼时效能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而中止,中止期间不计入总时效。此外,提起仲裁、申请支付令等行动可视为诉讼时效中断。权利人为保护其民事权利向有关组织或机关报案、控
诉讼时效的定义和作用,其适用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合同争议。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二年,但也有特殊规定。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情况也被详细解释。中止是指在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原因无法行使请求权,而中断则是指因提起诉讼等原因导致诉讼时效重新计算。了解这些内容
庭前调解的效力和执行问题。庭前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和解后需记录在笔录中并签名盖章。一方不履行协议时,另一方可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法院恢复执行原判决书。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时效计算可适用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规定。
如何证明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及证据提供。当事人可通过提起诉讼、提出要求或请求以及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行为中断诉讼时效。为证时效中断,可提供书面材料、承诺证明、证人证言、电话录音和短信记录等作为证据。若证据不足,可结合诉讼中止情形进一步证明。确保当事人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