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医疗是指国家为维护公众健康利益而对患者进行的非自愿治疗。广义的强制医疗包括治愈疾病、防止疾病传播、维护公共健康利益等,具有强制性、非自愿性、公益性的特点。常见的强制医疗包括对精神病人和吸毒人员的强制治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对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如果存在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可以予以强制医疗。强制医疗的决定机关是人民法院,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1、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2、人民法院作出强制医疗决定,并下达强制医疗决定书。
3、公安机关将患者送往强制医疗机构进行强制医疗治疗。
1、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
2、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3、诊断结论和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已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近亲属和公安机关可对其实施非自愿住院治疗。
刑事诉讼法对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存在的问题。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尚未明确,引发了公安机关和其他机构是否应作为执行主体的争议。不明确执行主体可能导致职责不清,使得被强制医疗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因此,需要迫切确定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以便有效执行强制医疗决
刑事强制医疗的条件和流程。对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如果存在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实施强制医疗。公安机关发现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精神病人,应移送给检察院,检察院再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申请。同时,也讨论了正常人被误抓走强制医疗的救济方
新《刑事诉讼法》对强制医疗程序进行规定,但具体强制医疗费用谁出,还没有相关规定。强制医疗费用应由国家承担。公安机关发现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写出强制医疗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公安机关可以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依法不需要负刑事责任,但有社会继续危害性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可以启动强制医疗程序。公安机关发现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写出强制医疗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可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