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强制医疗 > 强制医疗的实施方式

强制医疗的实施方式

时间:2024-09-11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3419
虽然说精神病人不用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有再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的,为了公共安全和公民的利益,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强制医疗制度。那么,强制医疗的实施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强制医疗的实施方式及其法律规范

强制医疗方式的三种形式

在新刑诉法实施具体规定强制医疗程序之前,我国强制医疗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医疗保护性住院,又称为“医疗看护制度”,由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根据精神科执业医师的建议,决定将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

二、保安性强制住院,根据刑法第18条关于“政府必要时对不负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对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实施强制医疗。

三、救助性强制医疗,即民政机关实施的对流浪精神病人和无家可归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

强制医疗的法律规范和监管

强制医疗作为一项限制特定人群社会活动范围并进行医学治疗的强制措施,涉及医学问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公民权利义务和人身自由的法律问题。因此,该制度必须受到严格的法律规范和监管,遵循法治社会司法最终裁决的原则,并由司法机关居中决策。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5条第1款的规定,强制医疗决定权授予人民法院行使,使强制医疗制度正式由行政化走向司法化。中立的第三方法院做出决定,保障了其公正性和程序正当性。

强制医疗的法律依据和执行机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四条的规定,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如果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并且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性,可以予以强制医疗。强制医疗的决定机关为人民法院,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具体而言,人民法院负责作出强制医疗决定书,公安机关负责强制执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诉讼法对强制医疗的规定存在执行主体问题

    刑事诉讼法对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存在的问题。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尚未明确,引发了公安机关和其他机构是否应作为执行主体的争议。不明确执行主体可能导致职责不清,使得被强制医疗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因此,需要迫切确定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以便有效执行强制医疗决

  • 强制医疗的法律规定

    中国强制医疗的法律规定。针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如危害公共安全或人身安全且经鉴定不负刑事责任,存在继续危害社会可能性,可实施强制医疗。人民法院负责作出强制医疗决定,公安机关负责执行。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可申请解除,若申请被驳回,可在六个月后再

  • 强制医疗的条件和程序

    强制医疗的条件和程序。条件包括行为人实施暴力行为并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过法定程序鉴定属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并具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性。程序包括鉴定程序、告知权利以及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的申请。旨在保护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安全,同时

  • 强制医疗决定书范本

    xx省xx市人民检察院对精神病人严xx提出强制医疗申请一案。严xx在精神病发作期间,因妄想他人要加害其和家人,先后进入两位病友病房,用殴打和皮带勒手段导致他们死亡。因严xx系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且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故检察院提出强制医疗申请

  • 强制医疗的执行地点
  • 公安能启动强制医疗程序吗
  • 强制医疗包括哪几个方面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