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刑诉法实施具体规定强制医疗程序之前,我国强制医疗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医疗保护性住院,又称为“医疗看护制度”,由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根据精神科执业医师的建议,决定将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
二、保安性强制住院,根据刑法第18条关于“政府必要时对不负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对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实施强制医疗。
三、救助性强制医疗,即民政机关实施的对流浪精神病人和无家可归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
强制医疗作为一项限制特定人群社会活动范围并进行医学治疗的强制措施,涉及医学问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公民权利义务和人身自由的法律问题。因此,该制度必须受到严格的法律规范和监管,遵循法治社会司法最终裁决的原则,并由司法机关居中决策。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5条第1款的规定,强制医疗决定权授予人民法院行使,使强制医疗制度正式由行政化走向司法化。中立的第三方法院做出决定,保障了其公正性和程序正当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四条的规定,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如果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并且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性,可以予以强制医疗。强制医疗的决定机关为人民法院,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具体而言,人民法院负责作出强制医疗决定书,公安机关负责强制执行。
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条件、管辖、启动、检察院的审查处理以及法院对强制医疗申请的审查处理。该程序适用于个人实施暴力行为、被鉴定为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以及可能继续危害社会的情况。管辖分为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启动程序包括公安机关的发现与移送、检察院的申请和
强制医疗的法律依据和审理程序。对于精神病人实施的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公民人身安全,且经法定程序鉴定不负刑事责任但可能继续危害社会的情况,可以采取强制医疗措施。人民法院负责审理和决定,公安机关负责执行。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审理程序,包括合议庭审判
强制医疗的概念和范围,介绍了强制医疗的定义以及包括性病、吸毒、精神病、传染性公共疾病等在内的主要适用范围。同时,详述了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措施,包括决定机关、启动主体和程序等。强制医疗的启动可通过检察院申请或法院决定的方式进行。此外,也强调了公安机关、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时间问题。法律规定,强制医疗机构应定期诊断评估被强制医疗的人,如不再具有危险性,应及时提出解除强制医疗的意见,并报请法院批准。具体强制医疗时间未明确规定,需根据个案情况评估决定。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有权申请解除措施。因此,相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