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医疗机构有责任定期对被强制医疗的人进行诊断评估。
对于已经不再具有人身危险性,不需要继续强制医疗的人,应当及时提出解除意见,并向决定强制医疗的法院提交申请,等待法院批准。
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决定强制医疗的法院提出解除强制医疗的申请。
如果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的解除申请被法院驳回,他们可以在6个月后再次提出申请,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当强制医疗机构提出解除强制医疗意见,或者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申请解除强制医疗时,法院应当审查是否附有对被强制医疗的人的诊断评估报告。
如果强制医疗机构提出解除强制医疗意见,但未附上诊断评估报告,法院应当要求其提供。
如果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向法院申请解除强制医疗,而强制医疗机构未提供诊断评估报告,申请人可以申请法院调取相关文件。
在必要时,法院可以委托鉴定机构对被强制医疗的人进行鉴定。
当强制医疗机构提出解除强制医疗意见或者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申请解除强制医疗时,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并在1个月内根据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如果被强制医疗的人已经不再具有人身危险性,不需要继续强制医疗,法院应当作出解除强制医疗的决定,并可以责令被强制医疗的人的家属严加看管和医疗。
如果被强制医疗的人仍然具有人身危险性,需要继续强制医疗,法院应当作出继续强制医疗的决定。
法院应当在作出决定后的5个工作日内,将决定书送达强制医疗机构、申请解除强制医疗的人、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和检察院。
如果决定解除强制医疗,法院应当通知强制医疗机构在收到决定书当日解除强制医疗。
检察院有责任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进行监督。
如果检察院发现法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强制医疗案件时违反了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应当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如果检察院认为法院作出的强制医疗决定或者驳回强制医疗申请的决定不当,应当在收到决定书副本后的20日内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
如果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并作出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后,拟作出强制医疗决定,检察院应当在庭审中发表意见。
如果检察院认为强制医疗决定或者解除强制医疗决定不当,并在收到决定书后的20日内提出书面纠正意见,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并在1个月内作出决定。
法院在强制医疗方面的决策流程以及强制医疗程序的特点和救济途径。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可以申请复议,复议机关是上一级人民法院。强制医疗程序旨在保障公共安全并对精神病人进行必要的医疗,具有适用对象的有限性、决定依赖医疗机构的专业意见等特点。被强制医疗的人或其
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详细描述了强制医疗的申请程序,包括公安机关的强制医疗意见书、人民检察院的强制医疗申请以及人民法院的强制医疗决定。同时,对于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可以采取临时的
中国强制医疗方式的变迁及司法化。传统上,强制医疗方式主要由医疗保护性住院、保安性强制住院和救助性强制医疗三种形式构成,但存在司法审查缺失和行政机关主导的问题。新刑诉法规定强制医疗程序,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标志着该制度从行政化转向司法化。同时
董某强制医疗案的代理意见。董某因患有精神分裂症并在发病期间实施暴力行为,被指定为强制医疗的被申请人。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代理人认为公诉机关对董某的认定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同意依法对其进行强制医疗,以保护其合法权益,帮助其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