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具有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双重性质。它解决的问题是经济赔偿问题,类似于民事诉讼中的损害赔偿。然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是独立的民事诉讼,而是在刑事审判程序结束后进行的诉讼活动。由于其特殊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适用法律上也具有特殊性。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被害人可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根据我国的基本司法制度,审判权属于人民法院。因此,人民法院应该是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的主持者。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不应该主持调解,因为这违背了我国基本的司法制度。
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以判决的方式处理,而不是进行调解。因为国家检察机关与被告人的地位有明显差别,被告人只有依法赔偿,没有协商的余地。如果进行调解,会导致检察机关和犯罪分子讨价还价的荒谬情景。
如果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附带民事诉讼也就不存在了。因为附带民事诉讼是依附于刑事诉讼的,撤销刑事案件后,公安机关可以告知受害人提起民事诉讼,也可以对损害赔偿纠纷进行行政调解。
对于人民检察院不起诉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提起民事诉讼,而不是由检察院进行调解。即使原告撤诉,诉讼仍不能终结,因为检察院无权决定准予撤诉。这也是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一,需要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法。
在宣告被告人无罪的案件中,人民法院可以在宣告无罪判决中判处被告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如果先宣告无罪判决,人民法院仍应对附带民事诉讼进行审理,作出调解或判决。
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案件审理的关系。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案件中同时解决被告人对被害人物质损失的认定和赔偿问题。法院为查清案件事实,通常将两者一并审理以节省资源和时间。附带民事诉讼具有认定物质损失、被告人赔偿能力等复杂事实的特点,且需确保刑事案件在法定时
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殊性。对比了刑事自诉案件与刑事公诉案件的区别,详细阐述了刑事公诉案件的流程,包括立案、侦查、拘留、逮捕、审查起诉等阶段。同时,文章还强调了刑事诉讼案件的时效对于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及时性中的重要
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和解问题的明确规定。刑事和解主要适用于侵犯人权罪和侵犯财产罪,在被害人获得满意的赔偿和道歉后,可从轻处理被告人。但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有限制,如仅限三年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类过失犯罪不适用等。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书写方式,包括案件基本信息、审理过程、事实查明、法律适用和判决结果等部分。详细阐述了公诉机关、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辩护人的信息,以及审理过程、事实查明、法律适用和判决结果等内容。判决结果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情况和赔偿情况分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