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是刑诉法修改后增设的制度,其对和解适用的条件、适用的案件范围、参与刑事和解的主体以及刑事和解的法律后果进行了规定。然而,对于和解赔偿问题,修改后的刑诉法并未给出具体的标准。在实践中,由于加害人的经济基础、被害人的经济状况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赔偿数额存在较大的差别。
有专家认为,刑事和解中赔偿损失的数额可以参考民法中的规定,对财产损害的赔偿可依照民法的赔偿标准确定。当然,如果当事人双方协商的赔偿数额高于赔偿标准,检察机关应在审查后予以确认。
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了达成协议后的法律后果,但未明确不履行协议的制裁措施。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的处理包括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和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量刑建议。
因此,在确定和解协议的效力时,应分两种情况讨论:
第一,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情况下,和解协议的履行情况可作为附加义务。如果犯罪嫌疑人未按和解协议履行义务,检察机关可撤销不起诉决定,重新向法院提起公诉。
第二,对于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建议的案件,法院应审查和解协议的效力,保障其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主要是民事赔偿,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赔偿协议,类似于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因此,在确认和解协议的效力时,可参照民事诉讼法对调解协议效力的确认。在这种情况下,和解协议的效力应由法院认定,法院判决后,如加害人一方未履行和解协议确定的义务,可由法院强制执行。
刑事和解程序及其规定。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进行了专门规定,涉及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刑事和解适用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微犯罪案件,并有利于维护被害人利益、矫正犯罪、改善犯罪人与被害人关系、降低诉讼成本等。文章还包含了一个具体的刑事和解协议案例。
刑事拘留的法律要求和程序。刑事拘留是一种限制犯罪嫌疑人自由的强制措施,必须满足特定条件和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有不同的拘留权限和规定,包括拘留对象必须是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人,并且拘留必须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进行。此外,拘留的决定和执行也有特定
刑事谅解书的撰写方法和应用场景。在纠纷发生后,双方经过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受害人同意谅解犯罪嫌疑人,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并请求司法机关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双方和解可以获得从宽处理和不起诉等处理结果。
如果一个公民只是被司法机关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之后没有证据证明构成犯罪,而被无罪释放的话,那么他并没有犯罪记录,也就没有案底。根据《公安机关出具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工作规定》的规定,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不包括以下情况:1.刑事和解协议、撤销刑事案件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