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某是来自石家庄某郊县的一名工人,从2009年开始在省会打工。2013年春天,他结识了一位歌厅服务员白某,并成为朋友。今年4月的一天,白某邀请曹某一起晚餐,曹某约上了双方共同认识的朋友陈某。晚上7点左右,曹某开车接到了白某,还接上了陈某和陈某的两个朋友。到了饭店,白某又叫来了她的“闺蜜”张某,总共凑齐了6个人。在饭桌上,大家喝完了陈某带来的两瓶二锅头,白某觉得还不够兴奋,又拿了一瓶白酒。光是白某自己就喝了3杯白酒,大约有六七两。直到晚上10点左右,大家吃饱喝足后离开了饭店,陈某的两个朋友先后离开。曹某打算送白某和陈某回家,但白某坚持要去酒吧玩。曹某不愿意去,因为大家都喝酒了。于是,白某的“闺蜜”张某自行回家了。在车上,曹某和白某为是否去酒吧发生了争执和肢体冲突。白某坐在后排座位上搂住曹某的脖子,要求去酒吧。曹某无法摆脱白某的控制,便向坐在副驾驶座上的陈某求助。最终,曹某将白某从车内拖到马路上,并自己驾车回家。陈某看到白某喝醉了,想去路边的水果摊买水果给她醒酒。然而,当他正在付钱时,听到一声尖叫,回头一看,白某已经出了车祸。最终,白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警方接到报警后,对曹某进行了电话传唤,并在亲属陪同下到案自首。曹某如实供述了事发的详细经过。在案件审理中,曹某的亲属与白某的亲属达成了刑事和解协议,同意赔偿白某的经济损失30万元,并表示谅解。
法院经审理认为,曹某将醉酒的白某放在马路中间并自行离开,作为成年人,曹某应该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未能预见到严重后果,导致白某死亡。因此,曹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曹某在公安机关电话传唤后在亲属陪同下到案,符合自首的认定标准,对其依法减轻处罚。曹某的亲属与白某的亲属达成了刑事和解协议,并进行了经济赔偿和道歉,白某的亲属也表示谅解。考虑到曹某是初犯且悔罪态度良好,法院最终判处他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罪行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对于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如真诚悔罪并通过赔偿损失、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可以达成和解协议。根据第二百七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从宽处罚。在本案中,曹某的行为属于过失犯罪,他的亲属与白某的亲属达成了刑事和解协议,进行了经济赔偿并道歉,白某的亲属也表示谅解。因此,法院依法对曹某从宽处罚。
过失致人轻伤是否构成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问题。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违法行为。人身伤害分为轻伤、重伤和致人死亡,轻微伤不构成犯罪行为。立案侦查后,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国家公权力介入。故意伤害他人致轻伤,在特定情况下可判处拘役或管制
刑事终止审理的法律规定及裁定书内容。文章介绍了刑事终止审理的法定情形,包括案件情节轻微、超过追诉时效等。文章还给出了刑事终止审理裁定书的范文,并指出当事人可以提出抗诉。文章旨在为公众普及刑事终止审理的相关知识,并提供了法律咨询渠道。
刑事案件和解的过程和不同阶段的具体处理方式。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可对犯罪嫌疑人从轻减轻刑事责任。对于不同阶段的刑事案件,如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等,都有相应的和解后的处
校园欺凌中的杀人行为是否犯法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我国法律对于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规定。文章还解释了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以及动机对故意杀人罪量刑的影响。根据我国刑法,任何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都是违法的,需要承担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