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某是来自石家庄某郊县的一名工人,从2009年开始在省会打工。2013年春天,他结识了一位歌厅服务员白某,并成为朋友。今年4月的一天,白某邀请曹某一起晚餐,曹某约上了双方共同认识的朋友陈某。晚上7点左右,曹某开车接到了白某,还接上了陈某和陈某的两个朋友。到了饭店,白某又叫来了她的“闺蜜”张某,总共凑齐了6个人。在饭桌上,大家喝完了陈某带来的两瓶二锅头,白某觉得还不够兴奋,又拿了一瓶白酒。光是白某自己就喝了3杯白酒,大约有六七两。直到晚上10点左右,大家吃饱喝足后离开了饭店,陈某的两个朋友先后离开。曹某打算送白某和陈某回家,但白某坚持要去酒吧玩。曹某不愿意去,因为大家都喝酒了。于是,白某的“闺蜜”张某自行回家了。在车上,曹某和白某为是否去酒吧发生了争执和肢体冲突。白某坐在后排座位上搂住曹某的脖子,要求去酒吧。曹某无法摆脱白某的控制,便向坐在副驾驶座上的陈某求助。最终,曹某将白某从车内拖到马路上,并自己驾车回家。陈某看到白某喝醉了,想去路边的水果摊买水果给她醒酒。然而,当他正在付钱时,听到一声尖叫,回头一看,白某已经出了车祸。最终,白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警方接到报警后,对曹某进行了电话传唤,并在亲属陪同下到案自首。曹某如实供述了事发的详细经过。在案件审理中,曹某的亲属与白某的亲属达成了刑事和解协议,同意赔偿白某的经济损失30万元,并表示谅解。
法院经审理认为,曹某将醉酒的白某放在马路中间并自行离开,作为成年人,曹某应该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未能预见到严重后果,导致白某死亡。因此,曹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曹某在公安机关电话传唤后在亲属陪同下到案,符合自首的认定标准,对其依法减轻处罚。曹某的亲属与白某的亲属达成了刑事和解协议,并进行了经济赔偿和道歉,白某的亲属也表示谅解。考虑到曹某是初犯且悔罪态度良好,法院最终判处他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罪行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对于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如真诚悔罪并通过赔偿损失、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可以达成和解协议。根据第二百七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从宽处罚。在本案中,曹某的行为属于过失犯罪,他的亲属与白某的亲属达成了刑事和解协议,进行了经济赔偿并道歉,白某的亲属也表示谅解。因此,法院依法对曹某从宽处罚。
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是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违反交通法规、重大交通事故、造成损失和刑事责任等。过失致人死亡罪则是行为人因疏忽大意剥夺他人生命权的犯罪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交通肇事罪主要关注公共安全,而过失致人死亡罪
紧急避险行为中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我国法律规定,紧急避险行为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等权利免受危险而采取的行为,在必要限度内不负刑事责任。但如果超过必要限度导致不应有的伤害,行为人需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情况下,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和解问题的明确规定。刑事和解主要适用于侵犯人权罪和侵犯财产罪,在被害人获得满意的赔偿和道歉后,可从轻处理被告人。但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有限制,如仅限三年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类过失犯罪不适用等。
高空抛物致人死亡的法律责任和判刑规定。一般来说,此类行为会被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的犯罪行为,量刑视情节而定,最高可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建筑物使用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同时,法律还规定了物业服务企业应采取措施防止高空抛物,未采取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