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大代表并不享有司法豁免权。然而,对于拘留和逮捕的措施,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具体规定如下: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检察院决定对担任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必须先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的许可。
对于担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决定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的许可。
对于担任上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决定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层报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并报请许可。
对于担任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可以直接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的许可,也可以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报请许可。
对于担任两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应根据相关规定分别报请许可。
对于担任办案单位所在省、市、县(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应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报请许可;对于担任两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应分别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报请许可。
对于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担任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报请许可的手续由公安机关负责办理。
如果担任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经报请该代表所属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的许可后,适用逮捕措施时不需要再次报请许可。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如果担任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因现行犯被人民检察院拘留,人民检察院应立即向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报告的程序按照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进行。
对于担任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县级人民检察院应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刑事案件撤回起诉的法律依据及行使条件。法律依据包括相关法律规定,如情节轻微、已过追诉时效等可撤回起诉。行使条件则需满足不存在犯罪事实、犯罪事实并非被告所为等实质条件以及由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的形式要件。撤诉与其他诉讼程序有明显区别,一经准许,原诉讼
被不起诉人的申诉权利及其相关程序。当被不起诉人对人民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存在异议时,可向检察院申诉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同时保障犯罪嫌疑人对此决定的申诉权。在特定情境下,被不起诉人如有合理的理由认为自己未犯罪,仍可申诉并提出赔偿。申诉程序包括复查、
是否应建立“无因回避”制度的问题。无因回避指申请回避时无需提出理由,如法国实行的无因回避制度。我国现行回避制度存在缺陷,如回避理由狭窄和举证责任分配不利于回避落实。无因回避能有效阻断熟人社会对司法的消极影响,弥补有因回避的不足,在我国引入该制度具有必
我国刑事诉讼中关于检察院不起诉后,公安、被害人和被不起诉人的复议期限和情形。公安机关对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以要求复议,但期限未明确规定。被害人或被不起诉人如认为不起诉决定有误,可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诉或复议,检察院将作出复查决定。不起诉的情形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