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人:钱某,男,1964年10月22日生,汉族,大专文化,系某市**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户籍所在地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象岗山21号903房,因被控生产、销售假药罪于2013年9月25日被刑事羁押,现押于某市看守所。
代书人:王*鲁,**广强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钱某对某市第一人民法院于2015年8月13日作出的(2014)东一法刑初字第894号《刑事判决书》(以下简称一审判决书)不服,认为一审法院在控方所提供的证据存在严重违法和内容失真的情况下仍予以采纳,导致对案件事实的认定错误,错误地判决上诉人有罪。因此,上诉人特此提起上诉,请求贵院依法撤销一审判决,并在查清案件事实后改判上诉人钱某无罪。
一审判决书第10至11页称:“某公司生产的变应原细胞处理试剂盒于2009年4月取得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准入,产品用于过敏性哮喘、鼻炎等临床检查变应原细胞标本的液基预处理。被告人钱某系某公司的法人代表,负责公司的全面工作,被告人张某系某公司研发部经理,负责阿*格变应原产品的研发及售后工作。期间,某公司假借变应原细胞处理试剂盒已取得的审批,在未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情况下生产阿*格TM变应原,并以变应原细胞处理试剂盒的名义出售给常安医院等多家医院以点刺方式使用,产品用于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
上诉人认为一审法院在上述事实认定上存在错误。首先,我某公司生产、销售的阿*格TM变应原并非已取得生产许可的变应原细胞处理试剂盒;其次,根据广东省药监局和某市药监局的定性,如果我某公司生产的阿*格TM变应原是通过点刺方式使用以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那么应按照药品管理进行;第三,我某公司以变应原细胞处理试剂盒的名义向医院销售阿*格变应原,让各医院在临床上通过点刺方式使用阿*格变应原以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
上诉人认为一审法院在这三个问题上对事实的认定与实际情况不符。一审法院在审理本案过程中没有遵循法定的证据认定和采信规则,只是根据对我罪的需要选择性地采纳证据,回避了我们提出的核心辩护意见,并未对证据之间的矛盾和疑点进行回应和解释。因此,我将从事实和证据两方面阐述我的上诉理由。
卖假药移交检察院的法律处理程序,包括审查起诉程序、逮捕程序和法院审判程序等。根据《刑法》规定,生产销售假药涉及个人犯罪和单位犯罪两种情况。卖假药的刑法严厉打击犯罪行为,单位犯生产、销售假药罪的会处以罚企业和责任人员。公安机关在调查生产销售假药案件时,
上诉人XXX因不服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而提出上诉。他主张自己在走私犯罪中是从犯,而非主犯,并且构成立功,请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认定并减轻处罚。
生产销售伪劣防护产品和假劣药品的法律责任。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销售伪劣防治产品、物资或假药劣药构成犯罪,将依法从重处罚。文章还介绍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注意事项,包括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等行为的认定,以及销售金额和货值金额的计算方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犯罪分子是否可判缓刑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若犯罪情节较轻、真诚悔罪且符合一定条件,可宣告缓刑。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刑事责任根据犯罪情况而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单位犯罪时,将处罚金并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个人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