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文书 > 判决书 > 刑事判决书写作

刑事判决书写作

时间:2024-07-16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4632
刑事判决书的内容是怎样的呢,刑事判决书的格式是如何的呢,刑事判决书的相关事由应该怎样写呢,刑事判决书的材料应该是要几份才够呢,刑事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多久呢。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刑事判决书写作”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刑事判决书

公诉机关xx市xx检察院

被告人xxx,男,1958年9月15日,汉族,出生于福建晋江,现羁押于xx市看守所。

辩护人何某。辩护人魏某。

xx市人民检察院以厦思检刑诉(2012)25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xxx犯走私案,于2012年2月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xx市人民检察院指派代理检察员某某某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xxx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经审理查明,2010年11月11日凌晨2时许,被告人王某某、王某伙同楚某(另案处理)以搭乘被害人纪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为幌子,将纪某骗至某处,采用卡脖子、按住双手并语言威胁的方式,当场劫得纪某身上现金人民币80余元(以下币种均为人民币)。案发后,被告人王某的家属赔偿被害人纪某共计500元,取得了被害人纪某的谅解。上述事实,被告人王某某、王某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亦无异议,且有被害人纪某的陈述;证人吴某等人的证言;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出具的《工作情况》、《验伤通知书》;收条及请求书等证据证实,足以认定。

本院认为,被告人王某某、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伙以暴力方法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罪名成立。被告人王某在共同犯罪中实施了暴力及言语威胁等行为,辩护人提出被告人王某系从犯和适用缓刑的意见,本院不予采纳。被告人王某某、王某到案后认罪态度较好,且被告人王某退赔所有赃款并对被害人进行了补偿,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据此,为保护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不受侵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王某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0年11月11日起至2014年1月10日止。罚金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付清。)

二、被告人王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0年11月11日起至2013年11月10日止。罚金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付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一份。

审判长代理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书记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钱某的起诉状或法院的一审判决书的结构和内容

    一起关于钱某起诉赵家兄弟的具体案件,包括起诉状或一审判决书的结构和内容。起诉状或判决书包括标题、当事人信息、诉讼请求等部分,详细陈述了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若调解无效,法院应继续审理并根据案件情况作出判决。

  • 刑事判决书的在线查询

    刑事判决书的在线查询、定义、概述、指导和制作注意事项。人们可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在线查询大部分刑事案件的判决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无法查询。刑事判决书是法院对刑事案件审理后依法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书面决定,分为第一审和第二审。制作刑事判决书时

  • 宣判后多久收到判决书?

    宣判后收到判决书的时间及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当庭宣判的案件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案件则在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判决书的生效时间因一审、二审及不同案件类型而异。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判决生效后的探监程序,包括探监时间条件和家

  • 民事裁定书的生效时间

    民事、行政和刑事裁定书的生效时间。一审判决书在上诉期满后的第十六天生效,行政和刑事一审判决书在收到判决书后的第十五天未上诉则生效。二审判决书因实行二审终审制度,在送达时即生效。同时,还介绍了不同案件上诉期间的计算方式,如遇法定假日则延期计算。

  • 河南省嵩县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 骗取出境证件罪刑事判决书范本
  •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判决书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