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走私文物罪
所谓走私文物罪,是指单位或个人违反海关法规和文物保护法规,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境的行为。其犯罪主体为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犯罪对象为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国边境的行为是其客观表现。
是指《文物保护法》中规定的下列历史遗留物: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三、历史上各时代的珍贵艺术品、工艺品、美术品;
四、反映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各民族社会制度、生产、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五、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化石。
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是指上述文物中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品。
一、走私文物罪侵犯的客体是对外贸易管理中禁止出口的文物的规定,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规定。
二、走私文物在客观上的表现是,具有非法将文物运输、携带、邮寄出境的行为。构成本罪的关键是运输、携带、邮寄出境的文物是国家禁止出口的,不是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不构成本罪。
三、走私文物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主体。
四、走私文物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故意的,过失不构成本罪。
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第151条第2款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三级文物二件以下的;
(2)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二级文物二件以下或者三级文物三件以上八件以下的;
(3)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达到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量标准,并具有造成该文物严重毁损或者无法追回等恶劣情节的。
(4)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一级文物一件以上或者二级文物三件以上或者三级文物九件以上的;
(5)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达到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数量标准,并造成该文物严重毁损或者无法追回的;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达到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数量标准
处罚
一、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四、单位犯走私文物罪,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按前三个标准处罚。
走私文物罪刑事判决书
刑事判决书应当写明:①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职务、以前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是否被逮捕、羁押日期等;②辩护人和公诉人的情况;③判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依据;④判决结果和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刑事判决一经发生法律效力,就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对一审判决,被告人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刑事判决书的送达对象包括人民检察院、当事人及其相关代理人、近亲属等,还涉及送达传票等诉讼文件的相关规定。刑事判决书是法院对刑事案件判决的书面决定,分为第一审和第二审。被告人对第一审判决不服可上诉,第二审判决为终审。送达期限有明确法律规定,必须在规定时
刑事判决书的在线查询、定义、概述、指导和制作注意事项。人们可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在线查询大部分刑事案件的判决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无法查询。刑事判决书是法院对刑事案件审理后依法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书面决定,分为第一审和第二审。制作刑事判决书时
刑事自诉案件的流程和相关细节。自诉案件包括侮辱、诽谤罪等案件类型,自诉人需向法院递交刑事自诉状。法院会认真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案件审判过程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自诉人需积极参与庭审,否则可能按撤诉处理。最终,法院会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嵩县人民检察院对付某某、杨某某、田某某三人的滥用职权指控。三人在栾川县某局任职期间,违反规定将某些企业列入小企业关闭计划,导致这些企业非法获得国家补贴资金。案件通过合议庭审理,有证据证明三人滥用职权,但付某某的辩护人认为付某某不构成犯罪。案件详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