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检察机关批准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一般情况下,被逮捕人的家属应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内收到通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逮捕人时必须出示逮捕证。被逮捕后,被逮捕人应立即被送到看守所羁押。除非无法通知,否则应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逮捕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相关规定,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满足以下情况:
(1) 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犯罪事实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的任何一个事实。对于实施多个犯罪行为或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只要满足以下情况之一即可:有证据证明犯有数罪中的一罪;有证据证明有多次犯罪中的一次犯罪;共同犯罪中已有证据证明有犯罪行为的。
(2) 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由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 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逮捕的标准低于定罪的标准,不要求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所有证据都已查证属实,只要求有证据已经被查证属实即可。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根据已有证据证明的犯罪事实,初步判定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而不是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独立适用附加刑等轻刑或可能被免除刑罚的,才符合逮捕的条件。
逮捕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只有在确有必要时才能适用。根据2001年8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适用逮捕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第1条第2项规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即为“有逮捕必要”:
(1) 可能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危害社会;
(2) 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串供;
(3) 可能自杀或逃跑;
(4) 可能实施打击报复行为;
(5) 可能有碍其他案件侦查;
(6) 其他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形。
同条还规定,对于有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犯罪和多发性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以及可能有碍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一般应予逮捕。
逮捕的上述三个条件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只有当犯罪嫌疑人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时,才能对其进行逮捕。只有严格掌握逮捕的适用条件,才能有效防止错捕和滥捕的发生。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拘留条件,公安机关可以根据不同情形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包括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被害人或在场人指认犯罪,发现犯罪证据,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在逃,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以及身份不明和有流窜作
网上开设赌场罪主犯未归案时,能否开庭的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即便主犯未归案,也可以先开庭审理在案犯罪嫌疑人。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网上开设赌场罪的立案标准和刑责程度。
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逮捕的程序。公安机关在拘留后三日内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将案卷材料和证据移送检察院审查逮捕申请。检察院按照规定的逮捕条件进行审查,并在七天内作出决定。公安机关对检察院的不批捕决定可要求复议或复核。检察院若发现公安侦查活动违法,应
被批捕后的法律程序。其中包括刑事侦查阶段、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和公诉与法院审理阶段。同时,也详细描述了律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和权益,包括提供咨询和辩护服务、协助申请取保候审等。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律师的参与对保障嫌疑人的权益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