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 两高发布规定贪污贿赂等犯罪嫌疑人逃匿可没收违法所得

两高发布规定贪污贿赂等犯罪嫌疑人逃匿可没收违法所得

时间:2024-01-13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448
财产犯罪是我国刑事法律中最为平常的犯罪模式,许多人都难以抵挡金钱的诱惑,以至于走上犯罪的道路。为了减少犯罪概率、规范处罚,两高联合发布《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讲解具体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进行了明确和界定。贪污贿赂、电信诈骗等五类犯罪案件嫌疑人即使逃匿,也可以启动没收违法所得程序。

五类案件适用没收程序

《规定》明确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的罪名范围,确定了贪污贿赂、恐怖活动犯罪等五类犯罪案件。具体包括贪污、挪用公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隐瞒境外存款、私分国有资产、私分罚没财物等贪污贿赂类犯罪;受贿、单位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行贿、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对单位行贿、介绍贿赂、单位行贿等贿赂类犯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帮助恐怖活动,准备实施恐怖活动,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强制穿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等恐怖活动犯罪;危害国家安全、走私、洗钱、金融诈骗、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毒品犯罪案件等洗钱罪及其上游犯罪;以及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案件等两类新型特殊诈骗犯罪。

违法所得认定标准

《规定》明确了对“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对违法所得的认定存在一些争议,特别是对于转变、转化后的财产以及添附个人生产经营后形成的收益是否应认定为违法所得。为解决这些争议,《规定》参考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关条款,明确了“违法所得”的认定情形。具体而言,通过实施犯罪直接或间接获得的任何财产都应被认定为“违法所得”;已经部分或全部转变、转化为其他财产的违法所得,转变、转化后的财产也应视为“违法所得”;来自违法所得转变、转化后的财产收益,或来自与违法所得相混合财产中违法所得相应部分的收益,也应视为“违法所得”。

逃往境外属重大案件

《规定》从案件影响程度和逃匿情形两个角度明确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的“重大犯罪案件”中“重大”的认定标准。具体而言,如果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境外,都应认定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的“重大犯罪案件”。

对于逃匿境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许多国家都按照“不采纳逃犯证言”的规则,不允许其委托诉讼代理人申请参加诉讼。《规定》考虑到境外追逃追赃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由审理法院根据案件情况,综合违法所得或其他涉案财产所在地国家主管机关根据其本国法提出的意见,决定是否准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原地隐匿也属逃匿

《规定》对“逃匿”进行了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界定。客观方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隐匿;主观方面,逃避侦查和刑事追究。因此,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离开居住地、工作地,逃避侦查和刑事追究,就属于典型的“逃匿”情形;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离开居住地、工作地,在原地隐匿起来逃避侦查和刑事追究,也属于“逃匿”情形;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逃避侦查和刑事追究逃匿境外,并因各种原因不愿回国受审,也应视为“逃匿”情形。此外,考虑到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脱逃”的性质与“逃匿”类似,故《规定》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脱逃”情形认定为“逃匿”。

《规定》还明确,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两年,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对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将按照“逃匿”情形处理。如果行为人通过实施犯罪获得大量财产,并发生上述两种情形后,对其不法财产放任不管显然不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死亡”。然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很难作为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宣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申请。此外,宣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涉及非法财产的处置、合法财产的处置以及人身关系的确权。因此,即使利害关系人提出宣告死亡的申请,也不应将人民法院宣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作为没收违法所得申请的前置条件。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规定》将上述两种情形作为“逃匿”的特殊情形予以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管辖

    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在管辖贪污贿赂案件时的移交原则,犯罪地的管辖原则,并案处理的情形,辩护与代理中辩护人的资格、法律援助的规定、辩护律师的权利,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以及律师调取证据的规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刑法中的几个重要条款的解释。针对刑法第三十条,对于公司、企业等单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对组织策划者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九条,解释仅适用于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对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解释

  • 刑事犯罪嫌疑人如何财产转让

      犯罪嫌疑人想要转让财产,首先是要转让自己的正当财产,违法所得是不能转让的,就算转让了,办案机关也会全力追缴的。  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有追缴赃款赃物的权利和责任,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转移赃款赃物时,完全可以使用公权力进行追赃,使犯罪嫌疑人无法转移

  • 没收违法所得交不上要怎么办

    没收违法所得,是指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依法将违法行为人取得的违法所得财物,运用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强制措施,对其违法所得财物的所有权予以强制性剥夺的处罚方式。第五百一十五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实施犯罪直接或者间接产生、获得的任何财产,应当认定为“违法

  • 收违法所得进行审查谁承担举证责任
  • 盗窃罪的违法所得如何处理
  • 犯罪成本是否应当从违法所得扣除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