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被双规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时间:2024-01-30 浏览:4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反腐倡廉得口号,我国党和政府为了严肃自身,整肃党的纪律和队伍,对党内的许多犯罪分子都进行了严厉的惩处,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可能也经常在新闻或者生活中,听到某某被双规了的消息。其实,双规就是针对国家公职人员的。下面,就跟着手心律师网那个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发改委被双规的法律依据
一、国家发改委的职责和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重要组成部门。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并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
二、双规的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拘传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拘留时间为3日,除非涉案人员有流窜作案、结伙作案、多次作案的情况,否则不能延长拘留时间。双规的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他们拥有权力和影响力。如果不对他们进行隔离,他们很可能串供、毁灭证据,给调查工作造成困难。因此,对贪官污吏需要采取特殊的强制措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国内腐败现象呈易发、多发态势。在反腐斗争形势严峻的特殊时期,一种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所亟须的特殊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双规”、“两指”应运而生。“双规”最早见于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中有权“责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1993年,中纪委、监察部合署办公后,“双规”的使用范围扩大。1994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施行,使“双规”在党内的使用有了依据。然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国务院制定的法规不得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中的相关规定有违宪之嫌,于1997年5月9日废止。1997年5月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有权“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对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监察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人大制定的法律可以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条款。《监察法》没有继续使用“规定的时间、地点”这样的修辞,而换成了“指定的时间、地点”。《监察法》规定的“两指”,代替了原行政监察条例中的“双规”。从此,对党员干部可以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实行“双规”。对非党员干部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行“两指”。二者名称不同,但实质上没有区别。由于查处的贪官污吏基本都是党员干部,因此“两指”很少使用。
三、官员双规期间的监视情况
如果双规官员在家中受到约束,那么肯定会被监视。如果不在家中,双规官员的家属生活则不会受到监视。在“双规”期间,官员失去了人身自由。“双规”的权利来源不是法律授予的,而是源自《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中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恶意差评的定义和影响
恶意差评的定义和影响,其是网上商城中的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同时讨论了恶意诉讼中的“恶意”判断标准,要求主观恶意和客观违法性同时存在。分辨恶意差评的特征通常表现为虚假理由诋毁商品等负面极端评价,受害方有权要求停止侵害并要求赔偿损失。
-
艾滋病人的羁押问题
艾滋病人犯罪的羁押问题。艾滋病人的羁押措施与普通嫌疑人相同,但看守所收押时会进行健康检查,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给他人将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此外,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卖淫、嫖娼的,将以传播性病罪从重处罚。
-
哪些内容可以信访
《信访条例》中规定的可以信访的内容,包括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对特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建议或意见。同时,也阐述了不属于信访受理范围的事项,如属于人大、法院、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以及已经通过其他法定途径解决的事情等。此外,文章还提醒了不应去哪些地
-
如何应对栽赃陷害行为
如何应对栽赃陷害行为,概述了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应对栽赃行为的策略。文中提到,面对栽赃陷害行为,被陷害者应当保留证据、寻求法律援助、报案并配合调查,同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文章强调了栽赃陷害行为的严重性,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打击此类犯罪行为,
-
如何举报高考作弊行为
-
信访人权利在信访条例中的规定
-
官员双规后的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