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实施 > 违反七不准如何处罚

违反七不准如何处罚

时间:2020-05-25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970
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让政府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出了很多的规定,规定出台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进行落实,如果违法规定的,要进行处罚,那么违反七不准如何处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违反七不准如何处罚

《工作人员违反“七不准”工作纪律处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重庆市涪陵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七不准”工作纪律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工作人员,是指涪陵区投资促进办公室机关、涪陵区投资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机关聘请的临时工。

因招商工作的特殊性,驻外招商办事处工作人员不纳入此范围,由各招商办事处负责人负责加强管理。

第三条工作人员一律不准有下列七种行为:

(一)无故迟到、早退、旷工:

(二)上班时间打扑克、麻将;

(三)上班时间打游戏、看电影、浏览黄色网站、上网聊天;

(四)上班时间炒股、逛街购物、办私事;

(五)上班时间到娱乐场所娱乐;

(六)对服务管理对象冷、硬、横、推;

(七)对服务对象吃、拿、卡、要。

第四条凡发生第三条所列行为的工作人员,被区作风建设督查组通报的或在区上组织的有关会议上通报的,视情节轻重,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通报批评、书面检讨、分管领导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扣发当月工作津贴、扣发当年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奖的50%;被区上通报2次及其以上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并扣发当年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奖的100%。

(二)对负有管理责任的科室负责人,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分管领导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扣发当年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奖的20%。

(三)对负有管理责任的分管领导,在职工大会上作检讨、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扣发当年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奖的10%。

(四)机关聘请的临时工发生第三条所列行为的,一律辞退。

二、计划生育七谁是指什么

中国法律禁止强制堕胎中央计划生育"七不准":

1、不准非法关押、殴打、侮辱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人员及其家属。

2、不准毁坏违反计划生育规定人员家庭的财产、庄稼、房屋。

3、不准不经法定程序将违反计划生育规定人员的财产抵缴计划外生育费。

4、不准滥设收费项目、乱罚款。

5、不准因当事人违反计划生育规定而株连其亲友、邻居及其它群众,不准对揭发、举报的群众打击报复。

6、不准以完成人口计划为由而不允许合法的生育。

7、不准组织未婚女青年进行孕检。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领导受贿员工的法律责任

    关于领导受贿员工法律责任的各种情境和规定。文章详细阐述了单位受贿罪、个人受贿罪的量刑标准和处罚规定,同时讨论了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以及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受贿方面的法律责任。对于不同职务和身份的人员,根据其所涉及的受贿

  • 一、暴力袭击人民警察,构成妨碍执行公务罪

    以暴力手段袭击人民警察和交警的行为所构成的犯罪及相应的法律处罚。根据刑法规定,阻碍国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包括民警和交警,将构成妨碍执行公务罪,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若行为导致警察或交警受伤,可定罪为故意伤害罪,并根据伤害程度进行不同等级的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从重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从重处罚情况。若这种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在预防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销售伪劣防治产品属犯罪行为,将依法从重处罚。同时,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提供便利条件者,亦将被视为

  •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书记员在我国司法体系中的行政地位和法律定位。书记员是人民法院的行政工作人员,负责法庭审理记录等审判辅助事务,其职责受到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担任书记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国籍、拥护宪法、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同时,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开除

  •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 毒驾撞交警的刑事责任及法律适用
  • 提供虚假学历入职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