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程序,又称当场处罚程序,是根据《行政处罚法》或《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由法定的行政机关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处罚事项当场进行处罚所应遵循的程序。
简易程序是相对普通程序而言的程序,适用于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简单、因果关系明确的违反行政管理的行为。其主要特点在于“当场决定并当场处罚”。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4条的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1)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2)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3)把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4)执法人员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简易程序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和其派出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它只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简易程序的起诉方式、受理案件的程序和传唤方式都相对简便,审理实行独任制,程序简便。
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以下情况不适用简易程序:
1)起诉时被告一方下落不明。
2)发回重审和再审的案件。
3)非诉程序。
4)共同诉讼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
同时,当事人经双方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同意,可以使用简易程序,但当事人不得协议排除适用简易程序。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对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可以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也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交通行政行政处罚也适用简易程序。
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限制,包括适用的主体、对象、时效以及处罚权的设定和限定。行政处罚主体必须是享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或经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违法行为客观存在且具备责任能力才能适用行政处罚。同时,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由国家有权机关在立法时进行配置,不同层级
行政处罚的公开原则、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法定原则、公正原则,以及不免除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原则。要求行政处罚的实施过程必须公开,同时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公民守法。在处罚过程中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避免与民事
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所需满足的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具备明确的法定依据以及处罚较为轻微。同时,也提及了《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确定的相关规定,如复议机关的处理方式、委托组织的行为和行政机关撤销等情况下的被告确定。
行政处罚案件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存在明确具体的法定依据和处罚较为轻微等条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当场行政处罚的程序以及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的情况,包括处罚较重的案件、情节复杂的案件以及存在事实认定分歧的案件等。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