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可以以口头或书面方式提出听证申请。如果当事人口头提出书面申请,受理机关应当将其记录在案。根据规定,当事人应在告知后的3日内提出听证申请。
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通过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以及参与人之间的质问辩论和反驳,进一步查明事实的活动。
由于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中具有较强的权力和优越地位,而行政处罚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和财产权利,为了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防止单方面认定事实,有效保障被处罚对象的合法权益,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了听证程序。
根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以及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前,必须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如果应当举行听证而没有设立听证的,行政处罚将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时,有权申请回避。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在听证中,当事人有权对案件涉及的事实、适用的法律以及有关情况进行陈述和辩解。他们还有权向案件调查人员提供新的证据。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负责人或集体根据听证程序的调查结果和有关情况依法做出相应的处罚决定。
行政机关举行听证时,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
民事诉讼中质量鉴定的期限及申请司法鉴定的流程。虽然法律规定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出鉴定申请,但在实际审判中,许多鉴定申请是在庭审中针对另一方证据原件提出的。法官应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进行释明。司法鉴定流程包括委托申请、签订协议等步骤。
农民工工伤事故的处理程序及相关补偿。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需及时救治并备案。工伤认定流程包括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农民工可获得多种形式的补偿,如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如缺乏劳动合同或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可先确认
再审申请中证据的相关问题。包括新证据的定义、提供的时限、不采纳非新证据的处理、逾期提供证据的处理、再审申请中的新证据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理由成立的情形。强调了新证据的重要性和规定,以及不同情况下证据的处理方式和后果。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内容,涉及案件信息、审理过程、申请人的诉求、被申请人的答辩、事实查明、证据确认、裁决结果等方面。裁决结果分为一裁终局和非一裁终局,并说明了裁决书的生效及司法救济方式。文章还提到了裁决书的使用说明,包括裁决书的签署、送达及执行等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