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出境有无行政处罚
时间:2024-06-28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驱逐出境是否会有行政处罚
我国法律对外国人的适用
根据我国法律,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外国人在我国境内必须遵守我国法律,不得违反我国刑法实施犯罪行为。除了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以外,对其他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人当然适用我国刑法。
驱逐出境的适用条件
如果犯罪的外国人继续居留我国境内有害于我国国家、社会与公民利益,有在我国境内再犯罪的可能性,就可以单处或者并处驱逐出境。但是,应当慎重适用驱逐出境,适用时不仅要考察犯罪的性质、情节与犯罪人的具体情况,而且要考虑我国与其所属国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国际形势。因此,对犯罪的外国人,不是“应当”驱逐出境,而是“可以”驱逐出境。独立适用驱逐出境的,从判决确定之日起执行;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的,从主刑执行完毕之日起执行。
驱逐出境的法律依据
我国法律既在刑法中规定了驱逐出境,也在行政法中规定了驱逐出境。根据1985年颁布的《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30条规定,有本法第二十九条所列行为情节严重的,公安部可以处以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处罚。根据1994年修订的《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40条规定,对非法入出中国国境的外国人,可以处以拘留,也可以并处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驱逐出境的性质
关于驱逐出境的性质,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驱逐出境是一种刑罚方法,符合附加刑的基本特征,只能由人民法院对犯罪的外国人适用,因此是一种特殊的附加刑,而不是行政强制措施。另一种观点认为,驱逐出境既不在刑法规定的主刑之中,也不在附加刑之列,既可以由法院判处,也可以由公安机关命令宣布,因此不是刑罚,而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第三种观点认为,驱逐出境既是一种刑罚方法,又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当驱逐出境由人民法院判决时,它是一种刑罚方法。但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驱逐出境可以作为一种行政强制措施,也就是行政处罚,由公安机关命令宣布。
驱逐出境的执行方式
根据刑法第35条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由于驱逐出境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故符合附加刑的基本特征。由于驱逐出境仅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故是一种特殊的附加刑。根据刑法中的规定,独立适用驱逐出境的,从判决确定之日起执行;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的,从主刑执行完毕之日起执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城管协管员的物品暂扣权利
城管协管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违章商贩的物品进行暂扣处理的权利。规定明确了暂扣物品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包括制作暂扣清单、告知当事人等。同时,也规定了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的处理方式以及罚款的缴纳和上缴国库的流程。
-
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义务及法律责任
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义务及法律责任。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需自行申报个税,未履行申报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未造成税款流失的,可处以罚款;造成税款流失的,需追缴税款并罚款。故意不如实申报导致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偷税数额的不
-
股东起诉解散公司的立案时间
股东起诉解散公司的立案时间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股东起诉解散公司,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在七天内立案。同时介绍了公司解散的不同情形,包括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股东会决议解散、股东请求法院解散以及受行政处罚解散等。
-
行政处罚法对违法行为发现时间的规定
《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违法行为发现时间的规定。法律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则不再给予处罚,且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或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此外,文章还强调了发现时间的主体是处罚机关,包括公安、检察、法院等。正确理解和应用该规定对于行政处罚的公正性和时
-
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的关系
-
行政处罚信息的保留期限
-
警察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