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机关是侵权行为的主体之一。国家机关是按照宪法和组织法设立的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根据不同职能,国家机关可分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军事机关。根据宪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由于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国家机关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国家任用的,在各类国家机关工作的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司法机关的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和监狱看守管教人员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公务时,如果违法侵犯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根据具体法律、法规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这些组织在特定领域和事项上行使国家权力,并承担行政法律责任。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包括社会组织、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他们的行为可能对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产生影响,因此也属于国家侵权主体之一。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是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权的非国家机关组织和非国家公务员个人。被委托的组织和个人仅能根据委托行使一定的行政职权,行使权力的法律后果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如果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行使职权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责任应当归属于委托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行政赔偿申请费用的支付问题。被害人向义务机关提出行政赔偿申请时无需支付费用,但如选择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则需支付诉讼费用。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可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行政赔偿方式包括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和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赔偿标准根据《国家赔偿
法律服务收费标准,包括代理民事诉讼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国家赔偿案件、刑事诉讼案件的收费标准,以及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和办理二审、发回重审案件的收费标准。涉及财产关系的案件根据诉讼标的额实行差额定率累进制收费。
行政赔偿的申请条件,包括非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对公民身体造成伤害或死亡、违法行政处罚、其他违法行为造成身体伤害或死亡、非法采取财产强制措施以及违法征收财物或造成财产损害等情况。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公民在以上情况下可以申请行政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有关行使职权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赔偿规定。当侦查、检察、审判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若存在侵犯人身权或财产权的情形,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具体情形包括违反拘留措施、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或改判无罪、使用不当手段导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