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决定的合法性要求具备三个要件: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若某一行政决定缺损其中一个或多个要件,则该行政决定可被撤销。
行政决定不适当指的是行政决定具有不合理、不公正、不符合现行政策、不合时宜,以及不符合善良风俗习惯等情形。不适当的行政决定在许多情况下同时也是不合法的行为,但在某些情况下,不适当的行政决定并不违法。
行政行为一旦被撤销,将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并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撤销的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销的效力可以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如果行政决定被撤销,由此造成对方的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进行赔偿。如果行政决定的撤销是由行政相对人的过错,或者是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共同过错所引起的,行政决定撤销后,行政主体已经给予相对人的权益均应收回,行政相对人因行政行为撤销而遭受的损失应由其自己负责。对于国家或社会公众因已撤销的行政决定所受到的损失,应由行政相对人根据其过错程度进行适当赔偿。行政机关主动依职权撤销授益性行政行为应受到相应法律限制。行政主体或其工作人员对导致行政决定撤销的过错应承担内部行政法律责任。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由有权机关根据法定程序作出撤销决定,才能否定其法律效力。在未依法撤销之前,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行政相对人无权擅自否定其效力。
可撤销行政决定与无效行政决定有明显的区别。首先,两者发生的原因不同。无效行政决定发生的原因是存在特别严重且明显的瑕疵,而可撤销行政决定发生的原因是合法要件缺损或行政决定不适当,属于一般的瑕疵。其次,两者的溯及效力不同。无效行政决定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生法律效力,因此在理论上不能推定其合法有效。可撤销行政决定通常使行为自始失去法律效力,但根据公益需要或行政相对人是否存在过错等情况,撤销有时仅使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效。
无效行政决定的确认主体除了有权的国家机关外,行政相对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也可以自行判定并抵制。而可撤销行政决定的确认主体只能是有权的国家机关(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行政相对人本身无权撤销。
如果相对人向法院提出确认无效的请求,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对于无效的行政决定,相对人没有必要在法定期限内申请确认无效。如果行政机关执行无效行政行为,相对人可以随时寻求救济。但对于可撤销行政决定,如果相对人向有权机关提出撤销违法行政行为的请求,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否则超过规定的时限,将丧失诉讼权,导致该行为因瑕疵本应无效却变成事实上有效的结果。
可撤销行政决定的原因是一般瑕疵,行政行为在被有权国家机关撤销之前已经发生了效力。行政相对人应受其拘束,在依法撤销该决定之前,行政相对人无权擅自否定其效力,相对人不履行行政决定应承担法律责任。而无效行政决定的原因是严重瑕疵,行政决定在作出时就无效,因此相对人不受该决定拘束,不履行行政决定也不承担法律责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法定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及其相关问题。法定代理人通常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和第三人,但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法律规定的监护关系,与当事人意愿无关。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
遭受错误行政拘留的受害者是否可以申请国家赔偿的问题。受害者有权依法申请国家赔偿,并获取与实际损失相当的国家赔偿金。对于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区别,包括法律地位、适用对象、实施目的、执行机构和羁押期限等方面的不同。
行政拘留撤销后要求公安机关进行国家赔偿但是公安机关置之不理,不赔偿
当事人因行政拘留被撤销后要求公安机关进行国家赔偿,但公安机关不予理睬的情况。当事人有权在行政部门撤销处罚决定后申请国家赔偿。如公安机关未在规定时间内赔偿或金额存在异议,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行政拘留结束后如何领人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