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必须是行政行为所导致的才可以进行赔偿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的规定,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由行政主体、行政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和因果关系四个部分构成。
从行政赔偿的立法精神看,“违法”应包括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和我国承认与参加的国际公约等。“执行职务”的范围应既包括职务行为本身的行为(如工商管理部门违法吊销许可证和执照),亦包括与职务有关连而不可分的行为(如讯问案件时,警察刑讯逼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途中违反交通规则将他人撞伤)。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赔偿诉讼要求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并得到国家赔偿,而行政诉讼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撤销。两者的区别还包括法律依据、审查对象、监督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行政赔偿诉讼可进行调解,强调赔偿请求人和义务机关提供证据;行政诉讼不适用调
法定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及其相关问题。法定代理人通常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和第三人,但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法律规定的监护关系,与当事人意愿无关。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
行政复议后的行政赔偿程序,包括赔偿义务机关的职责、赔偿请求人的权利、申请赔偿的要求、赔偿义务机关的赔偿期限和责任追究。赔偿请求人可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申请,也可以同时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提出。赔偿义务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依法给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