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是指当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
只有行政主体才能享有行政权,实施行政行为,从而构成行政赔偿的基础。行政主体通常由行政人员组成,行政行为是由行政人员作出的。因此,行政主体往往具体化为相关的行政人员。没有行政主体,就无法构成行政赔偿。司法机关作为司法权主体,行政机关作为机关法人,行政人员作为公民等引起的赔偿,都不属于行政赔偿范畴。
只有行政行为,即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公务的行为,才能构成行政赔偿。非行政行为,如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行政机关的民事行为以及行政人员的个人行为等,都不能构成行政赔偿。
只有违法的行政行为才能构成行政赔偿,合法的行政行为不能构成行政赔偿。行政赔偿的要件仅限于客观上行政行为的违法性,而不以行政主体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为要件。
行政赔偿是由行政主体违法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而引起的。首先,违法行政行为必须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才能构成行政侵权行为,从而构成行政赔偿的基础。如果侵犯的不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则不能构成行政赔偿;如果违法行政行为有利于相对人的违法减免税,也不能构成行政赔偿;如果剥夺的是相对人的非法利益,同样不能构成行政赔偿。其次,行政侵权必须造成实际损害。如果违法行政行为未造成实际损害,例如未举行听证但未影响相对人实体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或者该行政损害不是由该行政行为造成,而是由于相对人本人的过错造成的,也不能构成行政赔偿。
行政赔偿责任由国家承担。行政主体是由国家设立的,其职能属于国家职能,行政权力也属于国家权力。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所实施的职务活动代表国家进行。因此,当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时,应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而不是由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承担赔偿责任。然而,行政主体作为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也是国家向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代表,即赔偿义务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法定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及其相关问题。法定代理人通常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和第三人,但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法律规定的监护关系,与当事人意愿无关。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
遭受错误行政拘留的受害者是否可以申请国家赔偿的问题。受害者有权依法申请国家赔偿,并获取与实际损失相当的国家赔偿金。对于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区别,包括法律地位、适用对象、实施目的、执行机构和羁押期限等方面的不同。
行政拘留撤销后要求公安机关进行国家赔偿但是公安机关置之不理,不赔偿
当事人因行政拘留被撤销后要求公安机关进行国家赔偿,但公安机关不予理睬的情况。当事人有权在行政部门撤销处罚决定后申请国家赔偿。如公安机关未在规定时间内赔偿或金额存在异议,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行政拘留结束后如何领人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