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是指行政机关在公民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根据法律和法规规定,给予公民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给付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上的权益和与物质有关的权益。行政给付的形式包括安置、补助、抚恤、优待、救灾扶贫、低保和社保。
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指行政行为对相对方在权利和义务上产生的具体影响,即对相对方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某种具体处理和决定。根据行政行为对相对方权利和义务产生的影响及其引起的法律效果的不同,行政行为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变更法律地位、确认法律事实和法律地位。
抽象行政行为以不特定的人和事为调整对象,能反复适用且对相对人权利产生间接性的影响。抽象行政行为的产生接近于立法程序,一般需要征求意见和公布程序。
具体行政行为以特定的人和事为调整对象,仅对本次事项的处理具有效力,不能反复适用且对相对人的权利和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程序上,具体行政行为强调调查程序和听证程序。
根据法律规定的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不同,行政行为可以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是指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形式、程序、方法等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行政机关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而作出的行政行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仅规定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幅度和种类,由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何适用法律而做出的行政行为。
根据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是否需要相对人的申请,行政行为可以分为应申请的行政行为和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应申请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以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条件,行使行政权力而作出的行政行为。依职权作出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主动行使行政权力而作出的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来分类,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具备某种方式或形式才能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不要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没有明确行政行为的具体形式,行政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作出各种形式的行政行为。
可撤销的行政行为是指在行政行为没有撤销前,行政相对人不可以自行决定不履行给行为设定的义务,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这与无效行政行为和可撤销行政行为的区别在于,无效行政行为是指行政行为本身存在法律上的瑕疵,不具备法律效力;可撤销行政行为是指行政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行政机关撤销。
行政行为的从属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行政合同的终止情形包括:
行政合同中,行政机关享有一定的行政优益权,包括对行政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指挥、单方面变更和解除的权利。
行政合同相对人享有取得报酬和优惠、不可预见的困难补偿请求权、损失补偿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
重复处理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以原已存在的行政行为为基础,并为实现或加强原行政行为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再次实施的行为。
重复处理行为的特点包括:
妨害行政诉讼行为包括:
以上是对行政给付的法律专业术语进行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更多疑问,欢迎咨询。
旅游纠纷的维权方式。在旅途中遇到纠纷时,旅游者首先应与旅游经营者协商和解,若无法达成解决则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若调解无果,消费者可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或根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甚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解决纠纷时,应遵守自愿和合法原则,提供真实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关于行政许可延续的期限以及行政许可的办理时间和方式。行政机关应在许可有效期届满前决定是否准予延续,若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决定,则视为自动延续。行政许可办理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四十五日,必要时可延长十五日。行政机关作出决定后,应
行政许可设定与社会背景的关系,指出行政许可的设定受到社会发展阶段、地域性和特定背景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差异性。文章阐述了随着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行政许可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同时,行政许可的设定也涉及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不同地区的
民事诉讼中的反诉条件,包括反诉的提起方式、管辖权、提起时间和具体情况的灵活掌握。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应允许反诉。反诉的管辖权方面,只要反诉请求的标的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审理本诉的法院可以受理。反诉的提起时间,一般应在答辩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