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许可法 > 行政许可监督 > 关于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9-25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9108

关于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通知编号:新广出发〔2014〕75号

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报刊主管部门,中央主要新闻单位:

近年来,新闻从业人员滥用职务行为信息的现象时有出现。有的违反保密法规随意散布、传播涉密信息,有的擅自将职务活动中知悉的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有的将本新闻单位未播发的报道交由其他境内外媒体刊播,有的利用新闻单位资源谋取不正当利益,干扰了正常的新闻传播秩序,损害了党和国家利益。为切实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的管理,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总局制定了《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2014年6月30日

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的管理,规范新闻传播秩序,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劳动合同法》、《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是指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等新闻采编人员及提供技术支持等辅助活动的其他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采访、参加会议、听取传达、阅读文件等职务活动中,获取的各类信息、素材以及所采制的新闻作品,其中包含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未公开披露的信息等。

第三条 新闻单位要坚持依法依规、趋利避害、善管善用、可管可控的原则,加强职务行为信息管理,确保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使用科学合理、规范有序。

第四条 新闻单位应健全保密制度,对新闻从业人员在职务行为中接触的国家秘密信息,应明确知悉范围和保密期限,健全国家秘密载体的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制度,禁止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禁止在任何媒体以任何形式传递国家秘密,禁止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新闻从业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并签订保密承诺书。

第五条 新闻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与新闻从业人员就职务行为信息中的商业秘密、未公开披露的信息、职务作品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签订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建立职务行为信息统一管理制度。

保密协议须分类明确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的权利归属、使用规范、离岗离职后的义务和违约责任。

新闻从业人员不得违反保密协议的约定,向其他境内外媒体、网站提供职务行为信息,或者担任境外媒体的“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特约撰稿人”或专栏作者等。

第六条 新闻从业人员不得利用职务行为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七条 新闻从业人员以职务身份开设博客、微博、微信等,须经所在新闻单位批准备案,所在单位负有日常监管职责。

新闻从业人员不得违反保密协议的约定,通过博客、微博、微信公众账号或个人账号等任何渠道,以及论坛、讲座等任何场所,透露、发布职务行为信息。

第八条 新闻从业人员离岗离职要交回所有涉密材料、文件,在法律规定或协议约定的保密期限内履行保密义务。

第九条 新闻单位须将签署保密承诺书和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劳动聘用和职务任用的必要条件,未签订的不得聘用和任用。

第十条 新闻采编人员申领、换领新闻记者证,须按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提交有关申报材料,申报材料中未包含保密承诺书和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的,不予核发新闻记者证。

第十一条 新闻单位应在参加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时,向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报告新闻从业人员保密承诺书和保密协议签订、执行情况。

第十二条 新闻从业人员违反保密承诺和保密协议、擅自使用职务行为信息的,新闻单位应依照合同追究违约责任,视情节作出行政处理或纪律处分,并追究其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新闻单位的主管主办单位应督促所属新闻单位健全保密承诺和保密协议制度,履行管理责任;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应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新闻单位职务行为信息管理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新闻从业人员擅自发布职务行为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依法吊销新闻记者证,列入不良从业行为记录,做出禁业或限业处理。

第十五条 新闻单位对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混乱,造成失密泄密、敲诈勒索、侵权等严重问题的,由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等依法查处,责令整改,对拒不改正或整改不到位的不予通过年度核验,情节严重的撤销许可证,并依法追究新闻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六条 新闻从业人员违反规定使用职务行为信息造成失密泄密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关于信用卡管理犯罪的法律解释

    信用卡管理犯罪的法律解释,包括伪造信用卡罪、持有伪造信用卡、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以及伪造财产状况、收入、职务等资信证明材料罪等的认定标准和情节严重程度的判断。对于不同的情况,给出了具体的数量标准和参考情形。

  •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及其相关规定。犯罪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等从事公务的人员。法律规定挪用资金罪或挪用公款罪是指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进行营利、非法活动将被判刑。国有公司人员如有上述行为,也将受到处罚。

  • 行政许可监督功能

    行政许可监督的三大功能,包括行为矫正功能、预防功能和反馈功能。通过监督机制和体系,及时防止和消除系统或个人的偏离行为,保持行政许可行为的统一性和一致性。监督方式包括备案审查、资格认定和行政执法检查等。本网站还提供律师咨询服务。

  • 安监总办〔2014〕49号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的管理办法。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及国务院通知,为了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了该办法。办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企业,包括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级越高表示安全生产水平越好。企业应

  • 休眠公司的法律责任
  • 行政执法的定义和要素
  • 行政监督的申请条件及适用范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