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十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法律设定。在尚未制定法律的情况下,如果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对于尚未制定法律和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情况,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在《行政强制法》颁布施行前,不仅法律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也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甚至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也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这一规定改变了行政强制设定“政出多门”的混乱局面,为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确立了统一的原则和规则。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在特定情形下可以限制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自由。首先,当行政相对人处于醉酒、精神病发作等状态,非管制措施无法避免行政相对人对其本人造成危害或对他人构成威胁时,行政机关可以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其次,当行政相对人意欲自杀,非管制措施无法保护其生命时,行政机关可以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此外,当行政相对人存在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情形,非管制措施不足以预防或救护时,行政机关也可以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在实施行政强制过程中,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对相关财物进行处置。涉及所有权的4项权能,即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相关财物。在实践中,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处置财物的具体表现包括查封、扣押、冻结、使用、处分以及对财物的使用进行限制等。
当公民的生命、身体、财产有危险,非进入住宅、场所不能实施救护或不能制止危害行为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及时进入该住宅、场所采取一定措施。然而,这种进入公民住宅的行为必须有法律明确的授权。
公益投诉是否适用行政复议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益投诉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不能申请行政复议。该法律明确规定了哪些情形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主要包括对各类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许可证等决定不服,以及认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情
代履行的定义和条件,代履行是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方式,当义务人未履行法律义务时,由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方代为履行并向义务人收费。同时,还探讨了执行法的定义及直接强制的使用条件,当其他手段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或情况紧急时,可采取直接强制执行,但必须遵守法律
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规范及其在不同国家的执行差异。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规范分散,导致立法统一性和执法模糊性。不同国家在执行权力分配和法律救济机制上存在差异,如英美主要由司法机关执行,我国则是法律授权的由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未授权的由法院执行。我国的行政救济
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条件和主体限制。行政强制措施只能在特定情况下实施,并且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和条件。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实施,并不得超出其职权范围,其实施主体是具有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或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机关。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是维护法律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