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十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法律设定。在尚未制定法律的情况下,如果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对于尚未制定法律和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情况,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在《行政强制法》颁布施行前,不仅法律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也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甚至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也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这一规定改变了行政强制设定“政出多门”的混乱局面,为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确立了统一的原则和规则。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在特定情形下可以限制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自由。首先,当行政相对人处于醉酒、精神病发作等状态,非管制措施无法避免行政相对人对其本人造成危害或对他人构成威胁时,行政机关可以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其次,当行政相对人意欲自杀,非管制措施无法保护其生命时,行政机关可以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此外,当行政相对人存在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情形,非管制措施不足以预防或救护时,行政机关也可以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在实施行政强制过程中,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对相关财物进行处置。涉及所有权的4项权能,即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相关财物。在实践中,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处置财物的具体表现包括查封、扣押、冻结、使用、处分以及对财物的使用进行限制等。
当公民的生命、身体、财产有危险,非进入住宅、场所不能实施救护或不能制止危害行为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及时进入该住宅、场所采取一定措施。然而,这种进入公民住宅的行为必须有法律明确的授权。
行政复议的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包括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强制措施决定、证书变更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针对这些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同时,对行政机关所依据的规定也可以提出审查申请。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决定、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决定、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侵犯经营自主权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以及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违法要求履行其他
行政复议决定的强制执行程序。当被申请人不履行生效的复议决定时,行政复议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应责令其履行。若申请人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机关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复议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在不同情况下,按照特定规则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如
无效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其情形。无效合同引起的纠纷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追诉时效适用于刑事案件。合同无效纠纷的起诉时效为三年。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和胁迫、恶意串通、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格式条款和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