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伪证的治安处罚

时间:2023-10-01 浏览:1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0877

作伪证的治安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以下行为之一构成作伪证,将受到治安处罚:1. 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2. 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3. 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4. 被依法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缓刑、保外就医等监外执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

构成伪证罪的情形

不构成伪证罪的情况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职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以下情形不应认定为犯罪:1. 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因不负责任、疏忽大意或业务水平有限而提供不正确的鉴定、记录、翻译,但没有伪证的主观故意;2. 证人对案件真实情况一知半解,认识不准确,或者道听途说而传闻作证,从而提供了虚假证明,但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以上两种情况下的行为不构成伪证罪。

构成伪证罪的情形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构成伪证罪:1. 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2. 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3. 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4.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经济犯罪分子销毁罪证或制造伪证;5. 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6. 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民事诉讼证据的要求

证据主体合法

证据主体是指形成证据内容的个人或单位。证据主体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才能作为合法证据。

证据形式合法

证据形式的合法性要求证据在内容上是真实的,并且在形式上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证据取得方法合法

当事人收集的证据材料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取得方法,才能作为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证据程序合法

证据材料作为证据最后必须经过一定的诉讼程序,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殴打他人的治安管理处罚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殴打他人的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殴打的情节,对当事人进行行政拘留和罚款的处罚。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罚款,情节较重的如结伙殴打、伤害特定群体或多次伤害他人等,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旨在引导公众遵守法律,避免暴力行为。

  • 轻微伤赔偿金额是否过多?

    轻微伤的法律责任和赔偿金额问题。轻微伤不构成刑事案件,主要涉及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公安机关可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功可处以罚款或拘留。关于赔偿金额,因具体情况和伤情严重程度不同而异,拘留和罚款的具体情况和金额也进行了说明。

  • 虚假诉讼罪判刑标准及常见情况

    虚假诉讼罪现已更改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违反法律规定的,捏造虚假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侵害他人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行为人帮助伪造证据罪既遂一般要如何判刑?

    只要帮助他人伪造证据,造成情节比较严重的,那么就会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是属于司法的工作人员帮助其伪造的话,那么所存在的处罚就会加重。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

  • 怎样就伪证进行刑事处罚
  • 伪证律师律师协会处罚决定书
  • 撞车作伪证怎么处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