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按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一部分,旨在预防纠纷、维护法制、巩固法律秩序。
公证机构的证明活动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活动有所不同。公证机构的证明活动是在民事争议发生之前,对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认可,以防止纠纷和减少诉讼。而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是在民事权益纠纷发生并由当事人起诉之后进行,其目的是作出裁决。
公证书具有证据效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公证文书经过公证机关确认其真实性和合法性,不仅可以预防纠纷、减少诉讼,而且在发生纠纷后,具有较强的证明力,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
公证机关对于追偿债款、物品的文书,认为无疑义的,在该文书上证明有强制执行的效力。这种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证明与人民法院的裁判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对于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证机关的证明,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无需起诉,以更及时地解决纠纷,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公证证明是某些法律行为成立的必要条件。例如,根据广东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商品房产管理规定》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房产权转移、房产预售(预购)、房产抵押和房屋租赁合同的订立,应经深圳市公证处公证。如果不经过该市公证处公证,深圳市的房产权转移就不会产生法律效力。类似地,《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了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或其他人代理诉讼的授权委托书的证明程序。
公证书的证明力不仅限于国内,也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按照国际惯例,我国公民到国外或有关地区进行各种活动,如探亲、定居、留学、继承财产、履行劳务合同等,我国法人开展对外贸易等国际经济活动,进行国际诉讼等,都需要我国公证机关办理有关公证文书,以证明当事人的身份和相关事实情况,才能得到所去国家或地区当局的承认和接受。通常情况下,我国公证机关发出的公证文书能够得到有关国家(地区)的承认。然而,由于政治因素或某些国家的具体法律程序的影响,有时候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当事人在申请办理公证时,应向公证处说明具体情况,以避免损失。
律师见证的法律效力及其特征。律师见证具有约束效力和证据效力,能够证明当事人所为的法律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律师见证的主体是律师,与其他私证和公证有根本区别。律师见证具有确认法律及事实、时间和空间有严格限制、律师具有独立地位等特征。
房产转让的三种方式,其中房产公证是其中之一。公证可以证明房产的共同所有权,但只能作为权宜之计,最终需落实到房产证上。公证存在局限性,如一方私自变卖房产,另一方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追索。房产证作为产权登记的凭证,比公证书更有法律保障。
公证证据的效力,包括公证效力概念、公证的证据效力概念以及公证书在诉讼中的证据地位。公证效力指公证机构所出具的公证文书在法律上的效果和约束力,包括公证的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公证书在诉讼中具有高于其他文书的证据地位,其证据效力也
婚后协议的公证程序及要求。根据公证法规定,签订协议的双方可以携带相关材料到公证处办理公证,涉及不动产的公证需向不动产所在地申请。当事人应如实说明情况,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明材料。公证机构会告知法律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确保公证的法律效力,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