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公证法 > 公证法律法规 > 公证立法散谈六

公证立法散谈六

时间:2024-06-10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084

公证机构定性问题的法律分析

一、公证机构的定性问题

根据《公证法》的规定,我国公证机构被定性为“证明机构”。这种定性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包括公证机构的行政体制、事业体制和合作制的并存情况等。这种定性符合公证改革的需要,使各种形式的公证机构能够合法存在。虽然这种定性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也使得公证机构在我国组织机构的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公证机构的性质不确定。

二、公证机构定性的悬念

目前的定性引发了三个悬念:一是公证机构是否会继续向事业体制转变,最终定性为事业法人;二是是否会长期维持三种体制并存的局面,使公证机构长期处于条块管理之外;三是是否会出现新的组织形式并替代原有的公证机构。

三、对定性悬念的乐观态度

对于上述三个悬念,我们可以采取乐观态度,但不能掉以轻心。

(一)公证机构改革继续向事业体制转变的现实性

事业法人的定性已被公证立法所舍弃,这是因为事业法人的概念并不准确,且在其他法律中已经很少提及。将全部行政体制公证处改为事业体制并非易事,已完成的近一半公证机构中,有些并不完全符合改制条件。因此,对于公证机构全部改为事业体制的目标是否现实,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长期维持三种体制并存的“证明机构”的可行性

三种体制并存的“证明机构”使公证机构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且公证机构的“国家”属性被淡化。公证机构作为国家机关和公证人员作为国家公务员的身份可能会受到质疑,公证书的效力也可能下降。因此,长期维持三种体制并存的“证明机构”并不可行。

(三)新的组织形式的出现并替代原有形式的公证机构

任何削弱公证机构“国家”属性的组织形式都会给公证事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公证机构的国家权力和公信力是其生命线,没有国家的权力和公信力作保障,任何新的组织形式都难以替代现有的公证机构。因此,公证机构的国家属性是不可或缺的。

公证机构国家属性的历史必然

一、公证机构的国家属性

公证机构作为国家法律证明机构,首先是“公”,其次才是“证”。公证的国家属性源于国家权力的介入和规范。公证机构的国家属性是与其历史沿革和起源密切相关的。

二、公证机构改革中的问题

公证机构改革中,将公证处改为事业单位,导致公证机构的国家属性被削弱和淡化。这种改革过头会危及公证的生存和发展。

三、重新明确公证机构的国家属性

重新明确公证机构的国家属性,将全部公证机构脱离行政体制,作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家证明机关,可以解决公证机构的国家属性问题。同时,可以吸收合作制的公证处,并通过灵活的经费管理和公证赔偿制度来解决相关问题。

解决公证机构国家属性问题的途径

一、重新明确公证机构的性质

将全部公证机构脱离行政体制,作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家证明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国家公证职能、承担法律责任。

二、解决公证机构的经费管理问题

实行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形式的经费管理,以灵活的方式管理公证机构的经费。

三、建立公证赔偿制度

通过公证责任保险、公证赔偿基金和公证机构资产的支付方式,建立公证赔偿制度来解决公证责任赔偿问题。

四、重新明确公证机构的国家属性的必要性

重新明确公证机构的国家属性是解决其他问题和矛盾的关键,只有恢复公证机构的国家属性,才能使公证机构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论

通过重新明确公证机构的国家属性,解决公证机构的性质不确定和其他问题,可以使公证机构得到更好的发展。公证机构的国家属性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恢复公证机构的国家属性,才能保障公证机构的权威和公信力。

公证改革与公证的服务性和权威性

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活动,承担的是民事责任。这是法学中普遍认知的道理。讨论民事责任时,不应该关注主体法律地位是否平等,而是应该关注承担民事责任的问题。同样,讨论行使司法证明权应承担的责任时,不应该关注是否为民事责任,而是应该关注适用的责任是合同责任还是侵权责任。此外,讨论是否视为一般民事主体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的所有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也是不正确的。如果不承认公证机构行使的是司法证明权,就会出现荒谬的情况。

公证机构的司法责任与民事责任

行使“司法证明权”的公证机构,承担的是民事责任,而不是司法责任。这不仅违背法学逻辑,也违背大众逻辑。如果这样说得过去的话,那么行使司法侦查权、司法检察权和司法审判权的机关,是否也可以说不承担司法责任呢?公证机构所证明的客体即证明对象全部属于民事范畴,但如果由此得出公证机构承担的是民事责任的结论,那么所有行政机构及其官员的行政过错都只需承担行政责任而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或国家赔偿责任了。这是荒唐的。

公证改革的问题与矛盾

公证改革面临着许多问题和矛盾,但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和要害,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三不变”的原则指导下,到了2010年,公证改革所面临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公证的服务性与权威性

公证作为一种法律证明手段,既具有服务性,又具有权威性。公证的服务性继承了私证的服务色彩,为全社会提供公证法律服务。公证的权威性使其成为国家对法律事务的证明,具有法律效力。公证的服务性和权威性同等重要,二者不能偏废。我们的公证体制改革旨在改变行政体制对公证自由执业的某些障碍,使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能够更好地发展。

公证的发展与国际认可

公证作为一种法律证明手段,在全世界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国际拉丁公证联盟是一个国际性的公证人组织,成立于1948年,并成为联合国登记的非政府性国际组织。绝大多数建立了国家授权公证制度的国家都是该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公证协会于2003年正式加入了国际拉丁公证联盟。

公证改革的挑战与前景

中国的公证改革旨在使公证机构和公证员摆脱行政体制的束缚,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充分的执业自由。然而,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公证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公证的权威性是公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我们应该继续研究和探索公证机构的定性问题,以保障公证的法律效力和地位。

公证的未来展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公证立法和改革的指导下,到了2010年,公证的法律保障、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会更加明确,公证的法律体系将得到健全和完善,公证的大环境将会出现更加喜人的变化。公证作为独立行使公证职能的国家证明机构,将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为市场经济中的法律事务提供更好的服务。

公证改革的积极因素

本次公证改革在公证机构的设点布局上充分体现了积极因素。一些地方大胆地调整了公证机构的设置,设立了较大的公证处。这种调整遏制了无序竞争,集中了公证资源,并有效限制了资源浪费。大处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大,改善了原来小公证处的局面。大处具有更强的业务能力,满足了全社会的需求。公证改革将会为公证行业带来更好的发展。

公证的未来发展

到了2010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公证的法律保障、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会更加明确,公证的法律体系将得到健全和完善,公证的大环境将会出现更加喜人的变化。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公证腾飞!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房产买卖委托公证所需材料及法律规定

    办理房屋买卖委托公证所需的材料,包括委托书、身份证明、买卖合同、房产证等。并阐述了公证机构的责任及审查程序。当事人需如实说明申请公证事项并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明材料。公证机构需审查当事人身份及资格,确保公证有效合法。

  • 离婚时进行财产公证的费用和材料要求

    离婚时的财产公证的费用和材料要求。费用因标的、数量和当地规定而异,建议咨询当地公证机构。进行财产公证需准备身份证明、财产所有权证明和双方已草拟好的协议书等材料。办理公证的步骤包括共同到公证处提出申请、公证员审查、询问和告知义务,配合公证员做完笔录并签

  • 律师见证与公证的定义

    律师见证与公证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律师见证是由律师事务所对法律行为或事实的真实性进行谨慎审查和证明的非诉讼活动,强调真实性和合法性。公证则是公证机构对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的活动,属于国家司法制度的

  • 农村房父母转让给子女的合法手续

    农村房屋父母转让给子女的合法手续。包括农村房屋过户的具体流程和规定,如提交登记申请书、身份证明、所有权证书等文件,并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同时,还阐述了公证的法律效力,包括法定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要件。

  • 保证书公证的费用问题
  • 财产公证办理时间及法律规定
  • 断绝关系的协议书是否需要公证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