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 中止或终止鉴定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时间:2024-07-19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延期和终止
延期鉴定
根据相关规定,延期鉴定主要发生在以下情况下:专家鉴定组成员因不可抗力因素未能及时告知医学会不能参加鉴定,或虽告知但医学会无法按规定组成专家鉴定组。然而,争议双方当事人拒不出席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会、无故制席或中途离开,并不会影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会的正常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出现了专家鉴定组成员制度的情况,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也并不一定必须延期进行,因为法定用语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延期进行”,而不是必须延期。
终止鉴定
终止鉴定发生在以下情形下:1. 当事人拒绝配合,无法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下,应当终止本次鉴定。医学会应告知移交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或共同委托鉴定的双方当事人,说明不能鉴定的原因。2. 在受理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至专家鉴定级作出鉴定结论前,双方当事人或者一方当事人提出停止鉴定的情况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终止。
中止鉴定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医学会可以中止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1. 当事人未按规定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材料。2. 提供的材料不真实。3. 拒绝缴纳鉴定费。4. 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止鉴定与终止鉴定的区别
虽然《条例》和相关行政规章中没有明确解释“中止鉴定”和“终止鉴定”的区别,但从字面上分析,结合诉讼法中“中止诉讼”和“终止诉讼”的区别,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止鉴定是指暂时停止鉴定,当条件符合鉴定要求时,可以恢复鉴定。例如,申请人开始拒不予缴鉴定费,鉴定便中止。但如果后来申请人补缴了费用,鉴定可以重新恢复,鉴定专家组可以重新开始鉴定工作。而一旦发生终止鉴定的情形,则鉴定过程无法恢复,鉴定专家组解散,鉴定也就终止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
-
原告信息
一起工伤赔偿纠纷案件。原告因工作受伤后,向被告提出了多项赔偿请求,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差额、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原告在被告公司工作期间发生了工伤事故,经过治疗和伤残鉴定后,因赔偿问题与被告无法达成一致,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
-
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的协商确定
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的协商确定过程。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协商时需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损害程度。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书确认赔偿金额。如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另外,本文还介绍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应承担何种责任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责任。参与技术鉴定工作的人员,若接受财物或其他利益并出具虚假鉴定书,导致严重后果,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情节较轻,其执业证书或资格证书将被原发证部门吊销。违法行为将依照刑法中关于受贿罪的规定进行处理,以确保医疗
-
医疗欺诈的法律界定及构成要件
-
工伤事故之后,何时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