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的构成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首先,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必须合法;其次,必须存在违法或过失行为;第三,必须有严重且明显的不良后果;最后,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纠纷鉴定的启动程序有三种方式:
1. 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当医患双方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并且经过协商一致,可以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来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等级以及赔偿金额。在这种情况下,医疗纠纷双方可以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鉴定。
2.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当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时,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认为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并将其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3. 法院要求鉴定:根据我国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医疗机构和患者及其家属都没有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但主审法官认为有必要进行鉴定时,法官可以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的要求,启动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的启动方式是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时,双方经过协商一致,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来解决纠纷。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需要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鉴定。需要注意的是,医学会不接受单方委托,患者及其家属不能单独要求医疗事故鉴定。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的启动方式是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报告或患者及其家属申请处理医疗事故争议后,认为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将其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该程序需要医疗机构报告并经卫生部门认可,或者是患者及其家属单方面要求并得到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法院要求鉴定的启动方式是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当医疗机构和患者及其家属都没有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但主审法官认为有必要进行鉴定时,法官可以自行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的要求,启动医疗事故鉴定程序。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医疗事故纠纷双方当事人的申请,也不存在当地医学会是否受理的问题,只要法官认为必要,就可以启动鉴定程序。
在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前,患者或家属应及时搜集和保护证据,如病历资料、实物、挂号证、医疗费单据、交通费票据等。此外,还应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医学会的要求及时提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相关材料,并委派逻辑思维清晰、会说普通话的人员参加鉴定会。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当事人委托鉴定时需支付费用,如确认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支付,否则由当事人支付。鉴定费用根据参与鉴定的医学专家人数和鉴定级别而定。重新鉴定时不得再次收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市级鉴定费用2200元或低于此金额,省级鉴定费用则高于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患者若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满,可提交再次鉴定申请至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需满足一定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同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所做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时,也可申请重新鉴定,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存在相关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