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专家组组长的确定
根据我国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的法定程序要求,每次召开医疗事故鉴定会时,应首先确定专家鉴定组组长。专家鉴定组组长可以由专家鉴定组成员推选产生,也可以由涉及医疗事故争议的主要学科专家中,具有最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担任。鉴定会由鉴定组长主持进行。
鉴定会的召开程序
在鉴定会召开前,首先由医学会的工作人员核实双方人员身份,并宣读纠纷原由、进行抽签、收取材料等程序。随后,介绍本次鉴定会的专家组成员。最后,鉴定会由专家鉴定组组长主持,并按以下程序进行:
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陈述意见和理由。通常情况下,医患双方规定的陈述时间为20-30分钟。在对方陈述的过程中,另一方不允许发言和反驳对方的叙述。双方的陈述都是单方的叙述,不存在类似法庭辩论的情况。因此,在鉴定会上,即便对方叙述的经过与事实出入很大,甚至对方做虚假陈述的,也不要有过激的行为。等待专家组组长许可后,再行发言。
专家鉴定组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提问,当事人应当如实回答。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进行现场医学检查。通常情况下,在双方当事人各自叙述完毕并补充说明后,专家组成员会根据各自专业的情况,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对医疗机构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诊断、治疗、处置方式、用药的选择和适应症、禁忌症等方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既往病史、现病史、发病前情况、核实医疗机构救治的经过等方面。通常情况下,除非医疗纠纷事实十分明显,或者患者已经完全康复或已经死亡等情况外,医疗鉴定的专家通常会进行现场检查。如果现场检查不能得出结论,会建议患者在近期内到相关的医疗机构进行仪器辅助检查,并出具报告书。这些辅助检查也是“现场检查”的一部分,并会作为鉴定的依据。
在双方当事人完成上述程序后,会告知双方当事人退场。医学会会在约定的时间内出具鉴定报告,并告知领取的时间。在退场时,建议患者及其家属不要再向鉴定专家喋喋不休地叙述情况。同时,在退场的同时不要与医疗机构发生口角和冲突。既然大家想通过法制的途径解决问题,就不要通过非理性的方式激化矛盾。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当事人委托鉴定时需支付费用,如确认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支付,否则由当事人支付。鉴定费用根据参与鉴定的医学专家人数和鉴定级别而定。重新鉴定时不得再次收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市级鉴定费用2200元或低于此金额,省级鉴定费用则高于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患者若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满,可提交再次鉴定申请至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需满足一定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同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所做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时,也可申请重新鉴定,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存在相关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