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审查-受理-移交(委托)
①告知权利:医疗事故争议处理有三条途径: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理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争议当事人可自行选择。
②提出申请: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理的,向争议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书》,等相关材料。
审查人员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
①申请处理的医疗事故争议,是否属于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范围;
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医疗主体方,是否具备法定的行医资格;
③医疗事故争议行政申请人是否具有申请资格;
④是否符合法定的申请处理时限;
⑤医疗事故争议处理有无明确的争议相对方;
⑥是否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⑦其他。
对符合规定的申请予以签收,如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规定期限内,填写《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托书》和有关材料交由农二师医学会组织鉴定。
①医学会受理人员对申请材料审查,在自收到符合规定的申请规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②对符合申请条件的,予以受理,填写《医疗事故争技术鉴定预受理通知》通知申请人;
③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予受理,填写《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予受理通知》通知申请人。
④申请人对鉴定结果不服的,可自收到首次鉴定结果之日起规定期限内,填写《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书》申请再次鉴定;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符合规定的申请规定期限内填写《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托书》和有关材料交由兵团医学会再次鉴定。
以下情况不予受理:
1、超过受理时限;
2、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3、非法行医(不符合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的);
4、争议双方当事人一方为军队医疗机构。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时效以及相关的程序和规定。当事人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尸检申请期限固定,患者死亡后应在48小时内进行尸检。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收到结论之日起15日内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
女子整容死亡责任的法律规定,涉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尸检程序、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措施等。法律规定需确定死因后确定责任归属,如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承担责任。整容失败者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就诊、收集证据并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鉴定的办理时限及相关流程。医学会在收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材料,双方应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相关材料。医学会在接到材料后的45个工作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鉴定书。鉴定流程包括核实身份、宣读纠纷原由、抽签、介绍专家组成员、当事人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