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谁都不希望发生医疗事故,但是当发生医疗事故后,就应该认真处理事件,为了照顾病者的情况,就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做医疗鉴定。另外,某些情况下,医疗鉴定是可以终止的。那么,什么时候做医疗鉴定,何时会终止医疗鉴定?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搜集了一些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医疗鉴定的时机及终止条件
医疗鉴定的时机
通常情况下,在治疗后病情稳定、结果明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医疗鉴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在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医疗鉴定的终止条件
医疗鉴定的终止发生在以下情形下:1. 当事人拒绝配合,无法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下,应当终止本次鉴定,并由医学会告知移交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或共同委托鉴定的双方当事人,说明无法进行鉴定的原因。2. 在受理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至专家鉴定级作出鉴定结论前,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提出停止鉴定的情况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将终止。医学会中止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形包括:1. 当事人未按规定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材料;2. 提供的材料不真实;3. 拒绝缴纳鉴定费;4. 其他卫生部规定的情形。
医疗事故鉴定中止的情形
未按规定提交鉴定材料
当事人未按规定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材料时,医学会将中止已受理的医疗事故鉴定程序。在医疗事故鉴定中,相关病历资料、封存的实物、药品、证人证言是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基础证据。如果缺乏这些材料,鉴定专家将无法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因此,医学会只能中止鉴定程序,等待当事人补充相关材料。
提供的材料不真实
如果医患双方提供的材料不真实,医学会将中止医疗事故鉴定程序,并有权拒绝鉴定。在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中,如果所依据的病历、资料、物品都是虚假的,将无法进行事故鉴定。如果在接受医疗事故鉴定申请过程中发现材料不真实,可以做出不受理的决定;如果在鉴定过程中发现材料不真实,可以中止鉴定程序。在这种情况下,鉴定组会要求材料提供者再次补充鉴定材料。如果材料补充后可以进行鉴定,将恢复鉴定程序。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补充材料或再次提供不真实的材料,医学会将退回材料,并做出不予受理鉴定的决定,使鉴定程序回到初始状态。
拒绝缴纳鉴定费
如果医疗事故申请人拒绝缴纳鉴定费,医学会将中止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用。如果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如果不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由提出医疗事故处理申请的一方支付。鉴定费用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医学会受理鉴定申请后,如果申请人应当缴纳鉴定费,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协商预先缴纳鉴定费。如果患者及其家属因经济困难无法缴纳事故鉴定费用,会在一定时间内告知缴费义务人,要求按时缴纳鉴定费。如果患者及其家属确实因经济困难无法按时缴纳鉴定费用,应及时提出申请鉴定费的减免。如果申请不被接受,费用无法按时缴纳,医学会将中止鉴定程序。中止鉴定与终止鉴定有何区别呢?从《条例》与相配套的行政规章中找不到确切答案。但从字面上分析,结合诉讼法中中止诉讼、终止诉讼的区别,中止鉴定指的是暂时停止鉴定,当条件符合鉴定要求时,可以恢复鉴定。例如,申请人开始拒绝缴纳鉴定费,鉴定中止。但后来申请人又补缴了,鉴定可以重新恢复,鉴定专家组可以重新开始鉴定工作。而终止鉴定的情况一旦发生,鉴定过程无法再恢复,鉴定专家组解散,鉴定也就终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