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的鉴定机构有哪些级别设定
时间:2023-12-17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医疗事故处理过程中,医疗鉴定机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很多人对医疗鉴定机构都还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医疗事故的鉴定机构有哪些级别设定,欢迎大家浏览!
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的级别设定
第一级医疗事故鉴定
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具体而言,如果医疗纠纷发生在市辖区,那么该区的医学会将负责医疗事故鉴定工作;如果医疗事故发生在不设区的市或县,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应当是当地市、县卫生局的医学会。根据分级鉴定的原则,鉴定后出具的医疗事故鉴定书分别是XX市XX区医疗事故鉴定书,或者是XX市、XX县医疗事故鉴定书。
第二级医疗事故鉴定
如果对初次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当事人可以在鉴定文书的最后一页规定的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由省级医学会负责再次组织鉴定工作。这被称为第二级医疗事故鉴定。省级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与市县级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相同,鉴定机构通常设在各地省会、直辖市卫生局或医学会,出具的医疗事故鉴定被告为:XX省(自治区)医疗事故鉴定书。
第三级医疗事故鉴定
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这被称为第三级医疗事故鉴定。然而,与前两级医疗事故鉴定程序不同,中华医学会接受的医疗事故鉴定有两个条件:一是不服市县级医疗事故鉴定和省级医疗事故鉴定的鉴定结论,即前两级鉴定已经完成;二是中华医学会接受的鉴定案件只能是病历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纠纷案件。符合“重大、复杂、疑难”的标准并不容易,因此,中华医学会受理的医疗事故鉴定案件数量极少。一般的普通医疗纠纷案件很少能够进入中华医学会的鉴定范围。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中华医学会的医疗事故鉴定不应抱有太多幻想。根据医疗纠纷法律实践,中华医学会基本上不可能接受地方上、全国各地的案件。如果希望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应将精力放在市县级和省级两级医疗事故鉴定上。寄希望于中华医学会恐怕不太现实。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般情况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时效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时效以及相关的程序和规定。当事人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尸检申请期限固定,患者死亡后应在48小时内进行尸检。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收到结论之日起15日内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定义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定义及程序。该程序由医学会组织的专家组进行,包括临床医学和法医学专家,分为受理、调查和作出鉴定结论三个阶段。在受理阶段,当事人可选择鉴定委员会委员并组成鉴定委员会。调查阶段以书面调查为主,当事人可委托医学专家或律师出席提供证据和辩论
-
医疗机构邀请外部医务人员诊疗造成损害的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邀请外部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时,因受邀医务人员造成患者损害的法律责任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院误诊漏诊的鉴定及医疗事故的界定,以及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包括医疗意外、医用产品损害、疾病的自然转归、非医疗意外及患方不配合治疗等。
-
医疗鉴定的时间期限及程序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医疗鉴定的时间期限及程序。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损起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后应及时受理和审查,并将相关材料转交给医学会。医学会组织鉴定,当事人对结果有异议可申请再次鉴定。新的
-
产瘫司法鉴定听证会:维护双方权益的公正平台
-
医疗事故鉴定的层级和程序
-
行政强制措施扣押期限的规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