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为一年。即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鉴定申请。如果患者死亡,鉴定申请应在死亡后一年内提出。如果损害结果在多年后才被发现,从发现之日起算起一年内提出申请。但是,超过20年的情况下法院将不予保护,鉴定也就没有实质意义。
以下是可以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的当事人和机构:
以下情况下,医学会将不予受理医疗事故鉴定:
在上海地区,区(县)级医疗事故鉴定费为2500元,省、直辖市级为3000元。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预缴付方根据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
患者提起医疗事故鉴定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医疗机构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在抽取鉴定专家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方当事人可以有不超过3人参加鉴定。律师可以作为代理人参加鉴定。
当事人提起鉴定时,应向医学会提交书面陈述意见。该意见应包括以下内容:
医疗事故的责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可以提起再次鉴定的情况如下:
当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如果在专家鉴定组作出鉴定结论之前,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提出停止鉴定的要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将终止。
当事人的书面陈述意见对于鉴定专家了解当事人申请鉴定意图具有重要意义,是鉴定专家对医疗事件的初步印象的重要依据。因此,书面陈述意见对于鉴定结论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书面陈述意见是一份非常重要的鉴定文书。该文书应包含医疗和法律两方面的内容分析,要求抓住主要问题,做专业阐述,行文应简明扼要,以充分表达当事人的意思并影响专家的判断。
医疗事故鉴定会的程序如下:
参加鉴定会时,需要注意以下技巧:
医学会应当在接到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是确定医疗纠纷赔偿的核心依据,医疗事故鉴定是处理医疗纠纷最重要的环节。绝大部分医疗案件,只有确定为医疗事故或在医疗行为中医疗机构有过错时,患者才能够获得赔偿。反之,患者就很难获得赔偿。对于医疗机构来说,确定为医疗事故的案件,医疗机构不仅要承担赔偿责任,而且要承担行政责任。因此,医疗事故鉴定对于医患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双方都应当高度重视。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的必要性及程序。鉴定非强制,可在双方协商、卫生行政部门介入或法院委托下进行。鉴定流程包括双方陈述、提问和医学检查、讨论和形成鉴定结论等步骤。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书。如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鉴定回避的申请方式和医疗事故鉴定书的内容。专家鉴定组成员可主动要求回避,当事人也可向医学会提出申请要求有关人员回避。鉴定书应包含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提交的材料、鉴定过程的合法性、医疗行为是否违法、医疗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