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书首先应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他们的要求。这部分内容旨在提供相关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和他们对鉴定结果的期望。
鉴定书还应包括当事人提交的材料以及医学会进行的调查材料。这些材料将作为鉴定的依据,对于事故的发生和相关证据的收集起着重要的作用。
鉴定书还需要对鉴定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这包括鉴定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通过清晰地描述鉴定过程,可以增加鉴定结果的可信度。
鉴定书需要对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进行评估。这部分内容将对医疗人员的行为进行法律和规范性的分析。
鉴定书还需要评估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医疗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的关联性,可以确定医疗人员是否对患者的损害负有责任。
鉴定书还需要评估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通过对医疗人员行为的分析和损害后果的评估,可以确定医疗人员在医疗事故中的责任程度。
鉴定书需要对医疗事故进行等级评定。通过对医疗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评估,可以确定医疗事故的等级,从而为后续的责任判罚提供依据。
鉴定书还应包括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这部分内容旨在提供对患者后续治疗和护理的专业建议,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如果经鉴定确认为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应当包括上述四至八项内容。如果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应说明理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格式由中华医学会统一制定。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医疗事故鉴定的必要性及程序。鉴定非强制,可在双方协商、卫生行政部门介入或法院委托下进行。鉴定流程包括双方陈述、提问和医学检查、讨论和形成鉴定结论等步骤。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书。如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启动方式: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适用于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双方一方当事人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则是双方同意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上
第九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共同书面委托医疗机构所在地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双方当事人每一方人数不超过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