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医疗损害责任的主观要件是什么
时间:2023-10-31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医疗损害是指在对患者医治的过程中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人身损害,医疗损害有一定的构成要件,只要符合构成要件才能认定不医疗事故,那么一般医疗损害责任的主观要件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一般医疗损害责任的主观要件认定
1. 违法行为的广义理解
在医疗纠纷损害赔偿案件中,违法行为不仅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违反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实际上,医务人员承担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大多是因为违反了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而不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法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是指行为人积极地实施了法律或规章制度禁止的行为。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消极地不实施法律或规章制度要求实施的行为。不作为违法行为的构成前提是行为人负有法律所要求的某种特定义务,不履行这种义务即为违法。这种特定的义务可以是法律直接规定的,也可能是特定职务或业务所要求的,例如医生的职业决定他有抢救病人的义务,消极地不去抢救就是不作为的违法行为。在医疗纠纷中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要件中,与其他民事责任的行为要件不同之处在于,在技术事故的情况下,医生只要存在操作技术的失误,例如手术医生由于对脏器认识不清而误摘,即使医生完全按照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二、医疗损害赔偿责任认定
1. 行为人必须是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
医疗纠纷赔偿的行为人必须是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如果非医疗机构或非医务人员对人造成损害,虽然可能构成损害赔偿,但并非医疗损害赔偿。例如非法行医给人造成损害的情况,只能按人身损害赔偿处理。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范围除了医疗机构所属的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给患者造成损害外,还包括医疗机构聘请的外单位医师、专家、临时坐诊的医务人员或进修、实习等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给患者造成损害的情况,医疗机构不能以医务人员不是本单位人员推脱责任。医疗机构因医疗设备故障等原因给患者造成损害,医疗机构不能免责。
2. 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必须有过失
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必须存在过失。主要是指医院在监督和管理方面的注意义务和违反情况,以及医务人员在对患者症状的注意义务方面是否履行。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是明确规定医生应当对患者的症状予以注意。根据医学知识,在考虑药物效果及副作用等前提下确定治疗方法,在安全的条件下实施治疗阶段和医务护理过程,同时注意提供给患者的提示、告知义务等必要的医疗服务的职业道德规范。医疗过失行为是指违背了医疗水准和未尽到最高注意义务的医疗行为。具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违背了医疗水准的过失行为,例如错误诊断、开错药、不当手术等;另一种是给患者造成损害的过失行为,例如对患者推诿拒治、贻误治疗时机、对患者报告不予理睬、不按护理规范、不按时观察患者、不尽告知义务等。
3.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3条和第49条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下,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封存病历的法律程序和步骤
封存病历的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提出复印、封存申请的具体部门,不同申请人身份所需提供的材料,申请依据的法律条款,以及复印封存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医疗机构拒绝复印封存要求的应对措施,以及以影响治疗为由拒绝封存的情况处理办法。最后,文章
-
医疗过错参与度主次责任的评定方法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评定方法,包括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下如何鉴定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医疗过错参与度被划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四种,根据不同的责任程度,对当事人的权利影响不同。
-
医疗过错程度分析案例中责任的认定
医疗过错程度分析案例中责任的认定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医疗损害责任属于用人单位责任,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疗机构的赔偿义务是一种替代责任,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之间不存在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在认定医方过失时,需要考虑医疗的紧急性与医疗尝试对
-
医疗事故罪的构成要件
医疗事故罪的构成要件及医疗责任事故罪的定义。医疗事故罪侵犯的客体包括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及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犯罪对象是病人。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行为人必须是医务人员,且其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就诊人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根据法律规定,不同情况将追究直接
-
《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程序
-
从《民法通则》来分析医疗损害属于什么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