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335条的规定,医疗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医务人员。然而,对于医务人员的具体定义存在争议,即医务人员是指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还是指医疗机构中所有的工作人员。
一般来说,医务人员可以分为卫生技术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卫生技术人员根据业务性质可以分为:
上述分类不仅包括在公立医疗机构及企业、社会办医疗机构内工作的医务人员,也包括拥有合法执照开业的个体医务人员。
医疗机构中的其他工作人员主要指以下三部分人员:
作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医务人员应仅指直接从事诊疗护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对于身兼两职,既是行政人员又是业务人员的人,在行使医务人员职责时,应视为医务人员,能成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
除此之外的非卫生技术人员不能构成医疗事故罪的主体,但在涉及刑事责任的追究时,对非医务人员可根据具体身份分别定罪。例如,后勤各工种擅自脱岗造成突然的停电停水等事故严重影响手术,以至延误病人治疗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这些人员的非诊疗护理行为造成的责任事故与其他类型的责任事故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应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
因此,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应仅指直接从事诊疗护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
医疗差错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医务人员虽有违反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但未给就诊人造成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的行为。医疗差错可以分为医疗责任差错和医疗技术差错。医疗责任差错与医疗事故罪容易混淆,二者都表现为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不负责任,违反规章制度或诊疗护理常规的行为。区别在于所造成的后果不同。医疗责任差错未造成就诊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而医疗事故罪造成了就诊人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后果。对于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而造成的医疗差错,不能以医疗事故罪论处。
医疗意外是指由于病情或病人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它与医疗事故罪都可能导致就诊人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后果,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主观上有无过失。如果就诊人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损害是因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违反规章制度或诊疗常规造成的,则构成医疗事故罪。如果就诊人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损害是因医务人员难以预料或难以防范的因素引起的,则属于医疗意外,不能以犯罪论处。医疗意外与医疗事故罪中的疏忽大意过失相似,二者不仅发生了严重后果,而且对严重后果的发生没有预见。二者的区别在于,疏忽大意过失对严重后果的发生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而医疗意外对严重后果的发生是难以预见而没有预见。
医疗事故的刑事责任,指医疗人员在医疗事故构成犯罪情况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严厉,包括剥夺财产权、政治权利及人身自由等。犯罪主体分为自然人主体和法人主体,法人主体主要指企业或组织。在医疗事故中,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
伤医事件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问题。伤医事件属于故意伤害行为,不属于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认定需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区分责任事故与技术事故,特别注意与医疗技术事故、就诊人或其亲属造成的事故、医疗意外事故以及一般医疗事故的区别。在处理伤医事件时,需根据具
医疗事故罪的立案标准及相关问题。文章指出,医疗事故罪的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开始,其立案材料来源多样。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医疗事故刑事案件立案难的问题,原因在于相关法规不完善以及行政处理与司法诉讼衔接不规范。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完善诉讼机制,法院应享有是否进行
医疗事故罪的管辖权问题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医疗事故罪的管辖权由事故发生地的公安部门行使。医务人员因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就诊人员死亡或身体严重损害的行为构成医疗事故罪。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严重损害就诊人员身体健康的定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