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应承担行政责任的情形
医疗机构违反《处理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未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的;
(二)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为患者提供复印或者复制资料服务的;
(三)未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的;
(四)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记抢救工作病历内容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封存、保管和启封病历资料和实物的;
(六)未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的;
(七)未制定有关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的。
(八)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
(九)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的;
(十)未按照规定进行和保存、处理尸体的;
具体细则
医疗事故责任包括三个方面,即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及刑事责任。
1、行政责任: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主要表现为行政处罚,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民事责任:医疗事故民事责任性质,历来有不同看法,归结起来有二种,即合同责任和非合同责任。主张合同责任者认为医生的义务在于尽可能地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对治疗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提供医疗服务的谨慎程度负责,因此,医生如果违背注意义务而造成病人人身伤害,就违反了合同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
3、刑事责任:刑法第335条规定了医疗责任事故罪: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医疗事故当中,相关医护人员有责任,医疗机构同样也对事故负有责任。往往会根据具体的责任,对医疗机构进行处罚。综上可知,医疗机构的事故责任是三方面的,即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以及行政责任。
《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费用,实行一次性结算,由承担医疗事故责任的医疗机构支付。”分析《条例》第五十五、五十六、五十八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非法行医的机构和人员出现医疗损害不属于医疗事故。
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区别表现在鉴定机构、赔偿标准和行政责任的不同。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联系表现为医疗事故是医疗纠纷的构成部分,医疗纠纷涵盖了医疗事故。医疗纠纷通常是由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医疗事故是医疗纠纷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医疗事故发生后要明确当事人
医疗事故行政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可根据事故等级、情节和病员的情况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病员及其家属所在单位不得因院方给予了医疗事故补偿费而削减病员或其家属依法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补贴;主体是指行为的实施者、责任的承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