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的定义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失或违法行为,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情况。然而,并非所有的不良后果都可以被归类为医疗事故。以下是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
当医务人员为了抢救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措施时,由于措施本身的风险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不良后果不属于医疗事故。
如果患者在接受输血时感染疾病,而医务人员在输血过程中没有过错,这种不良后果不属于医疗事故。
如果不良后果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例如自然灾害或其他无法预见或避免的事件,那么这种情况不属于医疗事故。
如果不良后果是由于患者自身原因导致的,例如患者未按医嘱要求进行治疗或延误就诊,那么这种情况不属于医疗事故。
如果医务人员在经过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性诊疗,并且该诊疗导致了不良后果,那么这种情况不属于医疗事故。
如果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特殊体质等原因发生了医疗意外,导致不良后果,那么这种情况不属于医疗事故。
要确定一起医疗事故,需要满足以下构成要件:
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行为主体是指实施行为的人,责任主体是指承担责任的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因为医疗活动主要由医务人员完成,但医疗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疗机构的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因此医疗机构也是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可分为行政责任主体和民事责任主体。
医疗事故发生在合法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的医疗活动中。非法行医的机构和人员导致的医疗损害不属于医疗事故。
医疗行为必须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根据患者人身损害程度分为四级。只有达到相应级别的人身损害才构成医疗事故。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不法行为必须与患者遭受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存在过失,即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及处理办法。包括紧急措施造成不良后果、医疗意外、无过错输血感染、患方原因延误诊疗、试验性诊疗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的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医院仍可能因其他原因承担赔偿责任。患者及
医疗侵权责任中的追偿权问题。依据《侵权责任法》,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造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需承担赔偿责任并有权向责任人追偿。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医疗机构赔偿后,还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等责任主体追偿。追偿权的范围
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主要是在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主持下,由相关的专家对医疗损害的事实作出鉴定,明确具体责任并对赔偿等作出结论。诉讼就是针对发生的医疗损害情况,由患者到人民法院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主张由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责任程度的不同,对于赔偿数额的影响较大,显不了过错程序与承担责任一致的原则,比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确定的只要鉴定为事故不考虑责任程度一律承担100%赔偿的内容较为公正、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