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违反《处理条例》规定,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如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疗事故,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并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
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应制作调解书并履行。如果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在医疗事故当中,相关医护人员有责任,医疗机构同样也对事故负有责任。往往会根据具体的责任,对医疗机构进行处罚。综上可知,医疗机构的事故责任是三方面的,即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以及行政责任。
《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费用,实行一次性结算,由承担医疗事故责任的医疗机构支付。”分析《条例》第五十五、五十六、五十八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非法行医的机构和人员出现医疗损害不属于医疗事故。
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区别表现在鉴定机构、赔偿标准和行政责任的不同。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联系表现为医疗事故是医疗纠纷的构成部分,医疗纠纷涵盖了医疗事故。医疗纠纷通常是由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医疗事故是医疗纠纷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医疗事故发生后要明确当事人
医疗事故行政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可根据事故等级、情节和病员的情况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病员及其家属所在单位不得因院方给予了医疗事故补偿费而削减病员或其家属依法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补贴;主体是指行为的实施者、责任的承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