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辖市内,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患者死亡或可能是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移送的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时,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患者死亡或可能是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移送的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后的7日内,将该申请移送到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移送的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后,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这包括对申请进行审核、调查和裁决。
在处理过程中,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障申请人的权益和公正处理医疗事故争议。
处理结果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裁决,并及时通知申请人和相关当事人。
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裁决医疗事故争议后,应当根据裁决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赔偿、纠正错误和追究责任等。
总之,直辖市内的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程序旨在保障患者的权益,确保医疗事故得到公正处理,并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追究和赔偿。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当承担的三种法律责任:机构自身的责任,需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相应处理;医务人员的责任,过错严重的需追究刑事责任;其他相关医务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者可被吊销执业证书。
医疗事故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依据不同情况而定。若医疗事故导致患者死亡且因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则可能构成犯罪。相关法律对医师在执业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具体规定,包括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延误抢救和诊治等。对于违法行为,将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警告
医疗事故鉴定的定义及作用。它是指医学会组织专家对医疗事故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包括为医患双方解决纠纷提供依据、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定依据等。医学会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包括当事人直接提出等情况。鉴定过程有一定的时间限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