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在处理病人外出申请时,需要进行审核。对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病人,只要其在意识清醒、自由意志下提出申请,医疗机构应进行相应的审核。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病人,医疗机构需要获得其法定监护人的书面申请或同意。
由于医疗行业的专业性,病人对自身病情及外出可能发生的风险并不完全了解。因此,医疗机构有责任履行充分的告知义务,明确告知病人有关病情及外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良后果。对于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病人,医疗机构还需要告知其法定监护人。
当医疗机构审核发现病人的外出请求不适宜时,应及时劝阻病人,并明确告知其(及其法定监护人)病情不适宜外出。
医疗机构有责任对病人外出的安全进行关注。对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病人,医疗机构应确保病人已与其指定的委托代理人或家属取得联系,并告知外出情况。如果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医疗机构应通知其指定的委托代理人或家属,并由他们陪同外出。对于没有法定监护人的病人,医疗机构应及时联系相关部门。
上述义务属于民法理论中的附随义务,也属于医疗服务合同中的义务。附随义务是一种补充性义务,包括照顾、通知、协助、注意等。根据产生时间的不同,可以表现为先契约义务、伴随义务或后契约义务。附随义务的目的是维护他方当事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具有利益全面协调的功能,促进主给付义务的实现。上述义务有助于促进医疗机构诊疗义务的履行,同时也是对病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必要保障,具有利益协调的功能。
对于病人请假外出后受到的伤害问题,需要从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一是病人外出受伤是否与疾病相关;二是医疗机构是否尽到审核、告知、劝阻和注意等义务。
首先,需要考虑病人外出受伤是否与疾病相关。如果病人的伤害与疾病无关,例如由交通事故等外力导致的伤害,在医疗机构尽到相应法定义务的前提下,医疗机构不应承担病人外出损害的责任。
其次,如果病人的伤害与疾病相关,例如因病人存在自杀倾向、精神异常或情绪低落等情况而导致的自我伤害,就需要考虑医疗机构是否尽到上述义务。
如果医疗机构已经尽到上述义务,但病人仍坚持出院,那么医疗机构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然而,如果医疗机构没有尽到上述义务,那么医疗机构将需要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交通事故中误工费证据的准备问题。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需要提供用人单位的工资表和营业执照副本等证明;对于无固定收入的受害人,需提供前三年收入状况证明或政府部门相关证明文件。确定误工费还需要考虑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包括医疗机构证明和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
医闹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刑事责任。医闹行为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外以非法手段干扰医疗秩序、威胁医务人员等的行为。构成医闹行为的要素包括扰乱医疗秩序、威胁恐吓医务人员、非法携带危险品等。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对首要分子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首先,申请鉴定需提交相关资料并满足条件;其次,委员会将初审资料,若不完整则要求补充;接着,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进行鉴定,必要时委托医疗机构诊断;最后,委员会在20日内送达鉴定结论,如对此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文章详细阐述了行政处理、医疗机构的处罚、医务人员的处罚以及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等内容。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情节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理措施。对于涉及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会责令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