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拒签手术单致孕妻身亡,医院有责任吗
时间:2024-12-21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医疗机构的单据和签字:法律解析
事件回顾
2007年,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让人们深思不已。一名男子在妻子怀孕9个多月时,因需要紧急抢救而进入医院。然而,这名男子连续三次拒绝在手术单上签字,最终目睹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自己面前离世。他的拒绝签字的理由竟然是对医院治疗方式的不信任。事后,这名男子将责任推给了医院,声称即使没有签字,医院也应该救人。那么,如果在没有亲属签字的情况下,医院不进行手术,是否有法律依据?医院是否应该对此负责呢?
律师解答
根据《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六十二条和第八十八条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签字是必须的程序。这个程序的目的是为了让患方实现知情权。所谓知情,是建立在知道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医疗机构将要对患者进行何种检查或治疗,作为医疗行为,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必须知道并理解这些风险,这是立法的初衷和目的。在知道和理解的基础上,患者才能做出接受治疗的决定。因此,患方没有决定某项治疗的权利,也没有相应的能力。这一规定主要针对手术,也可以视为一种合同关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 第五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如果需要进行手术、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医务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如果不适宜向患者说明,应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第五十六条规定,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无法获得患者或其近亲属意见的情况下,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根据以上法规,医院无权强制进行手术。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如果没有患者或家属的签字,医生就无权进行手术。一旦医生强行进行手术,将给医院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医院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并确保在进行手术前获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书面同意。这样才能保证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结论
医疗机构的单据和签字是确保患者知情权的重要程序。根据相关法规,医院必须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并获得其书面同意。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无法获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同意,医院可以经过相关授权批准后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然而,医院无权强制进行手术,必须遵守法规并确保手术前获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书面同意。这样才能保证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医院应该对患者的知情权负有责任,并在手术前充分沟通和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同意,以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院医疗技术协作协议
医院医疗技术协作的详细内容及条款。甲方利用其医疗技术和管理的优势,协助乙方提高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水平,并包括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疑难病例手术示教、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等合作内容。乙方则需在危、急、难、重症等情况下优先请甲方会诊或转诊。协议还包括其他条
-
医疗事故:患者挂错药物导致孕妇禁用药物注入体内
孕妇房女士在医院挂点滴时因医院护士失误被错误地注入了含有孕妇禁用药物的点滴输液袋的事件。医院承认错误并告知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建议房女士慎重考虑是否继续怀孕。医院表示会尽力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
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
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文章详细阐述了行政处理、医疗机构的处罚、医务人员的处罚以及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等内容。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情节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理措施。对于涉及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会责令其改正
-
医疗手术中的非直系亲属签字问题
医疗手术中非直系亲属签字的问题。手术同意书的签字要求及实际操作中医院的做法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和避免医疗纠纷。手术同意书的效力取决于双方的自愿行为,并包含医方的告知和患者的同意。医方享有实施手术的权利,并承担提供服务的义务;患者则享有接受手术的权利,并
-
医院的误诊界定
-
隆胸手术的医疗事故案例
-
阑尾手术划破肠管 乡卫生院存过错七旬老翁获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