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未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注意义务,导致患者人身损害,并因此产生的民事法律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第54条规定,如果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且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医疗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或者伪造、篡改、销毁病历资料中的任何一种情况,患者无需承担举证责任,可以直接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对于医疗产品损害责任的举证,根据产品责任的承担方式,被告承担无过错责任,患者只需证明产品缺陷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无需证明过错。医疗机构或生产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免责的情况。
侵权法颁布后,将医疗损害定位为过错责任,相应的举证责任也发生了变化。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施后,对于医疗损害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患者只需证明与医院存在医患合同关系,并在医治过程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需要举证证明是否存在过错和因果关系。如果医疗机构不能提供证据,将承担败诉的风险。
医疗损害鉴定的关键证据是鉴定结论。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患者承担举证责任,都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或医疗损害鉴定。鉴定结论对案件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疗机构可以证明免责的情形包括:
(1) 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2) 患者或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3) 当时的医疗水平限制了诊疗的可能性。
在第二种情形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当事人有权对以下内容申请鉴定:
1、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
2、医疗机构是否履行告知义务。
3、医疗机构是否违反诊疗规范进行不必要的检查。
4、医疗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5、医疗过错行为在损害结果中的责任程度。
6、人体损伤残疾程度。
7、其他专门性问题。
如果您还有疑惑,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欢迎您进行咨询。
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罪的区别。非法行医罪是违反医疗管理法律、法规,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而医疗事故罪则是在合法的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两者在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存在差异,非法行医罪主体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医疗事故住院期限及赔偿的相关问题。住院期限没有具体规定,赔偿数额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用等。医疗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用于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带来的医疗风险。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用的计算方式、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多个方面。对于不同的费用和赔偿项目,标准根据患者病情和收入状况有所不同。同时,还规定了参与处理医疗事故的患者近亲属的相关费用计算方法。具体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具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和计算标准。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如协商无果,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费等。患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确认为医疗事